首頁>專題>為首都高質量發展 貢獻政協力量>委員好聲音
燕瑛委員:民營企業要保持好變革的節奏
深入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奮力譜寫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作者/燕瑛
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工商聯副主席
北京市政協副主席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系統總結了2024年經濟工作,深刻分析了當前經濟形勢,全面部署了2025年經濟工作。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經濟社會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也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會議精神,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對經濟形勢的科學判斷和對經濟工作的決策部署上來,清醒認識當前外部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我國經濟運行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同時必須看到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我們要堅定必勝信心、正視困難挑戰、昂揚奮進姿態,以創業創新創造的實際行動,為“十四五”圓滿收官、“十五五”良好開局作出積極貢獻。
截至2024年9月底,全國登記在冊民營企業數量超過5500萬戶,前三季度,全國新設民營企業619.1萬戶,民營企業在企業總量中的占比為92.3%,吸納城鎮就業超過80%,貢獻了全社會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涵蓋了超80%的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超90%的高新技術企業。今年前11個月,扣除房地產開發投資,民間投資增長6.2%;民營企業進出口21.99萬億元,增長8.7%,占我國外貿總值的55.3%。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民營企業發展穩中有進,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向“新”力,區域發展更加均衡,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新質生產力成為民營企業發展新亮點,民營經濟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方面的作用日益重要。
做好民營經濟思想政治引領和民營企業服務工作,要積極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結合民營企業實際,持續優化一流營商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為民營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厚植發展沃土,提供更多的發展空間,促進民營經濟持續發展壯大、民間投資潛力不斷釋放。面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民營企業的發展,既要穩健又要敏捷,保持好變革的節奏。未來一段時間,應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著力加強和創新思想政治引領。我們必須把穩預期強信心、聚共識、增團結作為思想政治引領工作的重點,引導廣大民營經濟人士堅定同黨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為完成2025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凝心聚力。引導民營經濟人士辯證看待經濟形勢、發展大勢,唱響主旋律、傳遞正能量。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展現出的對經濟形勢的清晰認知,給民營企業家巨大的鼓舞和信心,讓他們堅信黨和國家有足夠的能力應對各種風險挑戰,進一步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的發展態勢,為企業轉型升級和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宏觀基礎和穩定的預期。會議提出的財政、貨幣、就業、產業、區域、貿易、環保、監管等方面的一系列政策和改革開放舉措,注重惠民生、促消費、增后勁,提出注重統籌政策制定和執行全過程,提高政策整體效能。這些舉措和要求精準有力地切中了民營企業發展的要害,不僅為民營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還針對民營企業面臨的實際困難提出了具體可行的解決方案,讓民營企業切實感受到了國家的關心和支持。
二是持續營造穩定的政策制定和執行環境。通過營造穩定透明可預期的政策環境,進一步破除各種藩籬,持續破除市場準入壁壘等,為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提供更大的經營自由度,拓展民營經濟發展空間。確保政策持續穩定且具有連貫性,在政策執行過程中,加強對不同規模企業的分類指導,確保政策的精準落地。對于中小企業,可設立專項扶持基金與服務平臺,解決其融資難、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對于大型企業,鼓勵其發揮產業鏈核心作用,帶動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嚴格依法履行職責,將行政行為全面納入法治軌道,完善市場監管行政處罰裁量權基準,防止“小過重罰”“類案不同罰”等問題。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合法權益,提振民營企業家信心。
三是進一步激發經營主體創新活力。創新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變量”。對于發展新質生產力所需的創新來說,以經營主體為主導的創新環境更加重要。政協、工商聯通過提案、建言、民主監督等,持續為民營企業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創新生態。推進加強創新資源統籌,加大企業在創新資源配置中的主導權,充分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應用等方面的主體作用。支持行業龍頭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民營企業在創新中具有獨特資源和智力優勢,既要注重商業模式創新,更要敢于向關鍵核心技術發起攻關,堅持“四個面向”,開展“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顛覆性技術攻關,實現更多“從0到1”突破。加快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破除行政性壟斷和地方保護,清理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不合理措施,保障經營主體自主經營權。推動解決民營企業生存發展中面臨的突出問題,切實減輕企業負擔,降低企業經營成本,為企業創新創造更好條件。
四是依托親清政商關系夯實長遠健康發展基礎。政商是雙向關系,親清需要雙向發力,要注意厘清政商交往的邊界、底線,使政商雙方有規可依、有度可量,讓干部主動作為、靠前服務,讓民營經濟人士能夠放心大膽同黨政領導干部溝通交流。推動相關部門進一步建立健全政企溝通協商機制,搭建制度化、常態化政企溝通渠道,定期組織政企對接會、政策解讀會,幫助民營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增強發展信心。確保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機制落地見效,凡涉及重大經濟決策,事前、事中、事后都要傾聽企業家的意見,進一步增強政策制定的科學性、規范性、可行性。引導企業家聚精會神辦企業、遵紀守法搞經營。堅持守法經營、潔身自好,一身正氣走正道,用法治思維、法律手段解決企業發展中的問題,通過正當渠道和理性方式向黨委、政府反映訴求,提出意見建議,自覺維護公平競爭的法治環境、社會環境和市場環境,當好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的踐行者、良好營商環境的推動者。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