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宏觀 金融 行業 國企 民企 人物 新資訊

首頁>經濟>金融

堅持人民性是金融工作最本質的要求

2025年02月05日 17:31  |  作者:?濮旭  |  來源:人民出版社 分享到: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對深化金融體制改革作出了戰略性部署,其中涉及積極發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的優質金融服務等內容,突出和凸顯了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金融工作的人民性和政治性是緊密相連的整體。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根基所在、血脈所在。人民性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新時代金融發展規律,加深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金融本質屬性的認識,走出的一條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最突出的馬克思主義本質屬性,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人為本思想的集中體現。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是由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方法論和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所決定的。

金融工作的人民性是黨的宗旨決定的。中國共產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黨領導的金融事業起于人民、興于人民。金融工作根本上就是人民的事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堅持中國共產黨宗旨的必然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們黨的初心和使命是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基礎之上的。”所以,我們黨的性質、國家性質,決定了我們的金融工作必須堅持人民至上,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從成立的那天起就確立的根本政治立場,人民性也是我們金融工作永恒的立場。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不久,9月27日在黨的領導下,浙江蕭山衙前村農民協會宣告成立,并很快就設立了黨領導下的全國第一個信用合作社,目的就是解決農民的資金困難,調動農民勞動生產的積極性。此舉得到了廣大農民的熱烈擁護和積極響應,他們看到了中國共產黨是為老百姓謀利益的、是老百姓自己的黨,也預示著與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金融體系相抗衡的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金融體系將要開啟。

回望百年,黨帶領中國人民先后進行了開天辟地的救國大業、改天換地的興國大業、翻天覆地的富國大業、經天緯地的強國大業,黨領導的一代又一代金融人,前赴后繼、忘我奮斗,矢志不渝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譜寫了中華民族恢宏的金融史篇。當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新的歷史方位,把握發展大勢、引領時代潮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黨的金融工作的路線、方針、政策,始終堅持人民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金融工作的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重要觀點之一。馬克思主義人民觀認為,人民是歷史的主體,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習近平總書記說:“馬克思主義指導我們找到了我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正確道路,給我國社會帶來深刻變革,給中國人民帶來巨大福祉。”還說,“要做好做強馬克思主義宣傳教育工作,特別是要在學懂弄通做實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上下功夫”。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重要思想。

一是我們黨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人民觀,并立足不同時期的實際國情,揭示了人民群眾在推動社會變革和創造社會財富中的重要作用,揭示了勞動是價值創造的源泉,是社會前進的動力,是馬克思主義人民觀一系列具有時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創新發展。

二是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人民”二字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具有基礎性、根本性的地位和作用。人民至上是這一重要思想的理論基點、價值支點、實踐原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一切行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三是金融工作的人民性,決定了我們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就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2024年4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考察時說:“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黨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老百姓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堅持人民至上、堅守人民立場、堅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堅持人民群眾主體地位,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想問題、辦事情、謀事業,始終維護和發展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四是牢記人民是金融工作的命運所系,是金融工作的價值坐標和行動遵循。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進程中,要在實踐和時代發展中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任何時候都要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站穩人民立場、滿足人民期盼、尊重人民創造、集中人民智慧,真心誠意為了人民,竭盡全力服務人民,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金融工作第一位,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把造福人民作為金融工作的最大政績和必然要求。作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中國共產黨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從來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團體、任何特權階層的利益。

金融工作的人民性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政治思想和核心觀念的重要體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以民為本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的重要思想。人民至上是中華優秀傳統思想文化的升華,也是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在治國理政中汲取的重要思想資源和智慧之源。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偉大實踐中,自覺肩負起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責任,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弘揚者和建設者。我們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就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汲取中國智慧、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價值,不斷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和影響力,創造中華文化新輝煌。要將中華五千年之歷史傳承下去,牢記人民是歷史真正的創造者,百姓是國家的根本,是決定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是真正的英雄。愛民、惠民、利民,讓百姓安居樂業,國家才能安寧興旺發達。要善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增強黨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推進黨的自我革命、破解百年大黨獨有難題,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金融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創造更多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無論面臨多大挑戰和壓力,無論付出多大犧牲和代價,都始終不渝、毫不動搖。要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借力,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任何時候都要體現金融工作的民本情懷,這是黨執政興國的最大底氣,是金融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鑒往知今,政權興衰的歷史周期率一再表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牢牢把握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能贏得人民的支持。用金融工作的實效打動人心、溫暖人心、影響人心、贏得人心,用金融工作的熱度溫暖千家萬戶,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變性需求,我們黨就可以領導人民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把造福人民作為最大政績、歷史責任和光榮使命。這是黨的金融事業賴以存在的價值。

(作者系中國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常務理事,本文來源于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時代金融思想政治工作學習參考》)

編輯:李律杉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综合专区在 |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 | 中文字幕97在线 | 在线观看网站深夜免费AV |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播 | 欧美性爱A免费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