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5新春走基層>博物館里年味濃
博物館里過大年
正月初三,寒風(fēng)凜冽,冰雪尚未消融,氣溫達到零下十幾攝氏度,但內(nèi)蒙古赤峰市各博物館內(nèi)卻是一片熱鬧景象。
“這件青銅酒壺,出土于赤峰市喀喇沁旗,其器身滿布精致纖巧的蟠虺紋。虺是一種小蛇,這些蟠虺紋就像是無數(shù)條小蛇相互盤繞、穿梭。”赤峰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正在組織24名屬蛇的觀眾共同繪制兩幅畫,這兩幅畫分別是以館藏戰(zhàn)國青銅壺和遼代十二生肖嬰戲紋銅錢兩件文物為藍本設(shè)計而成,每幅畫被均分成12塊,總計24塊。
“媽媽,你看,這一定就是幾條纏繞的小蛇!”一位小朋友興奮地指著自己的畫板,他所分到的畫板上正繪有青銅壺器身局部圖。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博物館舉辦的社教活動。操作難度不高,但很有意思。”12歲的王喆坐在板凳上,按照提示,持續(xù)涂色近兩個小時,中途還請求了來自姥姥的場外援助。
“我今年36歲,能在本命年以這樣的形式過年,還是很有意義的。”李林此前還帶著自己7歲的女兒參與了其他博物館“慶新春”活動,比如,遼代歷史文化博物館關(guān)于瑞獸的社教活動。他認為,這些活動涉及一些歷史文化知識,能起到一定的科普作用。
在遼代歷史文化博物館,一場名為“探秘館中瑞獸奇蹤”的社教活動引來眾人圍觀,主講人劉佳琳講解了瑞獸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吉祥寓意,并以館中文物為例,介紹了瑞獸的體現(xiàn)形式——
“瑞獸朱雀在古代神話中屬于太陽崇拜,代表著光明、溫暖和繁榮,象征著幸福、吉祥和美好的未來。浮雕朱雀石棺板上就刻有一只靈動的朱雀。”
“古建筑屋脊上也分布有瑞獸。以十個蹲獸中的龍、鳳為例,灰陶雕塑龍首形貼面獸、灰陶塑朝鳳就是常見的古建筑裝飾構(gòu)件。”
自農(nóng)歷小年起,赤峰市多家博物館開展了“慶新春”活動,除了傳統(tǒng)的寫福字、剪窗花、拓印紅包等活動,VR也走進了博物館。
“我們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數(shù)字文化藝術(shù)博物館合作,引進了‘龍游神州’VR沉浸探索展。”紅山文化博物館館長林楊介紹,在民間,蛇年常被稱為“小龍年”,而赤峰又是被譽為“中華第一龍”的“紅山文化玉龍”的出土地,紅山文化博物館正坐落于紅山腳下。因此,紅山文化博物館引入這項活動再合適不過。
“一直都知道‘紅山文化玉龍’是赤峰的代表,但是第一次了解其背后的傳統(tǒng)文化。”“通過這次活動,我知道了‘紅山文化玉龍’集鹿眼、蛇身、豬鼻、馬鬃4種動物元素于一體。”“我是第一次在博物館進行VR體驗這種形式,能夠沉浸式地感受遠古文化是很有趣的,豐富了今年春節(jié)的活動內(nèi)容。”許多市民前來體驗,紛紛給予好評。
博物館里過大年,博覽古今樂團圓。新春佳節(jié)里,赤峰市以一場場精彩紛呈的活動吸引著一批又一批市民,在博物館里感受歷史獨特魅力,享受春節(jié)文化盛宴。(本報見習(xí)記者 李佳珊)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