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5網絡中國節·春節>本網特別策劃
興旺的幫扶村
吉林省政協一行開展寫春聯送祝福活動
“蛇躋新程展宏圖 人逢盛世享太平”“春滿人間百花艷 福臨小院四季安”……1月20日,吉林長春公主嶺市懷德鎮文化站、農安縣長安村村委會內人頭攢動,青年書法家們提筆揮毫,村民們紛紛參與,一副副春聯表達著對國泰民安的美好祈愿,傾灑下對家和人興的質樸向往。
新春將至,歲寒情暖。當天,記者跟隨吉林省政協鄉村振興辦聯合省青年書法家協會,先后前往公主嶺市懷德鎮、農安縣長安村,開展春節走訪慰問和寫春聯送祝福活動。
活動結束,記者隨同駐村第一書記走進幫扶村,從熱鬧的年味中感受脫貧村的喜人變化。
近年來,在吉林省政協的幫扶下,三里堡子村,這個人均不足兩畝地的小村莊已經躍升為遠近聞名的“東北香蔥第一村”,全村通過種植香蔥實現了共同富裕。
“我們組織開展了兩期農業技術培訓班,利用農閑時間組織農戶學習農業技術知識。”省政協駐三里堡子村第一書記張弢介紹,他們前兩天邀請了省農科院花卉研究所專家前來授課,現場講授土壤知識和病蟲害防治。同時,鼓勵有條件的農戶進行繼續教育,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能,為村里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在農安縣長安村,村辦企業的鮮食玉米包裝車間里,幾名村民正對塑封完的鮮食玉米進行最后打包。村民唐鳳艷表示,這些玉米都是村里種的,收獲后直接拉進廠加工。現在打工都不用出村,“守家在地”就能掙到錢。
“我們的鮮食玉米項目,具備年加工1500萬穗玉米的產能。相較于過去農戶的‘單打獨斗’,我們發揮黨組織優勢,推動一產、二產融合發展,為生產經營帶來極大便利。”省政協駐長安村第一書記趙振華說,長安村還創辦了各類農村合作社,建立了經營與利益分配機制,推廣“三變”改革模式,即“資源變資產,村民變股民,養老變享老”,探索實施“央企﹢村黨支部﹢村民”的合作發展模式,村民人人是股東、戶戶當老板,實現以農村基層組織振興引領鄉村全面振興。
借助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機遇,長安村又有了農文旅融合發展的目標:計劃在長安村六社打造一個具有遼金文化特色的民俗屯,以及田園綜合體和民宿旅游項目,調動更多社會資源參與鄉村文旅發展,從而實現三產融合發展。
看到兩個脫貧村利用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種植業,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省政協一行由衷地為他們點贊,也期待著村子的明天更加美好。(本報記者 高峰)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