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5網絡中國節·春節>年味兒里的中國
在“京味兒”中探尋別樣年味
新華社北京2月1日電(記者 楊淑君)“冰糖葫蘆——”大年初一的北京廠甸廟會,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傳來響亮的叫賣聲。74歲的“老北京”耿海潮一大早就來請“福”,從小就在附近長大的他,看到廟會上的糖葫蘆、風車,就勾起了兒時的回憶。
琉璃廠東、西街上,造型精巧的各式燈籠高高懸掛,茶湯、驢打滾等特色小吃琳瑯滿目。人們走出家門,嘗美食、趕大集、看展覽,祈求新年好運,品味“京味兒”春節的別樣滋味。
“京味兒”有何不同?在北京民俗學會會長高巍看來,北京人過年會準備一些象征性的吃食,比如“雜拌兒”(果脯),從食物的甜味中去感受溫暖、希望和親情。還要吃荸薺,取“必齊”的寓意,體現出一家人團圓的親情。
隨著時代的發展,春節的歷史文化內涵也在不斷豐富,“京味兒”也延展出越來越多的文化意趣。
“逛廠甸”是老北京人獨特的春節記憶,作為中國四大廟會之一,廠甸廟會一直以“文市”特點而著稱。
大年初一上午,69歲的北京市民周蘭芬走進老字號“一得閣”店內,想為外孫女挑選墨汁。“孩子喜歡書法,今年我們家貼的福字就是她寫的。”周蘭芬笑著說,“現在的廟會形式更多樣,產品也豐富,過年就得熱熱鬧鬧的。”
“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春節既是歲月坐標上的周而復始,也是萬象更新的精神寄托。祭祀祖先、打掃房屋、守歲祈福,滿滿的“儀式感”背后是對過往的感恩回憶,更是對未來的美好祈愿。
這個春節,天南地北的游客不遠萬里來到北京,在“京味兒”文化里探尋獨特年味。
八大處新春文化廟會上,陣陣鼓聲敲出新年的喜氣洋洋。“很喜歡這個鼓聲,鼓點非常振奮人心,蛇年求個鴻運當頭。”游客李進紅一邊用鼓槌用力地敲擊一邊說。
泛黃的賬本、老式相機、帶著時代印記的包裝紙……走進廟會里的“老北京時光記憶風情谷”,仿佛踏入過去的北京城,每一處復原的場景都飽含著歲月的痕跡。
家住附近的賈女士與家人在紅山照相館里拍下合影,留下一份屬于過年的記憶。“大年初一照全家福,是我們家的一個傳統,也是一種‘老北京’的情懷。”賈女士說。
人間煙火處,年味正濃時。登高祈福、游逛市集、觀燈賞花……人們在歡聲笑語中,感受傳統年俗文化魅力,許下對未來的美好心愿。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