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5新春走基層>要聞
新春走基層|山峁峁里,“老鄉安康”傳喜訊
新華社蘭州1月30日電 題:山峁峁里,“老鄉安康”傳喜訊
新華社記者董瑞豐、梁軍
大年初一,甘肅省東鄉族自治縣拱北灘村的村醫田濤撥通了一個熟悉的電話號碼。
“劉主任!過年好!……鄉親們都好著哩,托我給您拜年!”
電話那頭的劉主任,是省中醫院的幫扶專家劉雪君。一年來,村里人遇見啥急病難病,田濤總會向劉主任“求助”。除了遠程指導,劉主任還定期到村里坐診,為鄉親們做針灸、針刀治療。
地處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交匯處的東鄉縣,是甘肅最后摘帽的深度貧困縣之一。從省城蘭州去一趟拱北灘村,單程就要一個半小時。一路上的地名,大多是含“溝”帶“岔”。
曾經,鄉親們最怕生病。那時,村衛生室不僅“老破小”,設備也只有聽診器、體溫計、血壓計“老三樣”。鄉村醫生更是缺,“風里來,雨里跑,翻山越嶺無人曉”,好不容易盼來個年輕人,說啥都留不下。
如今,村衛生室蓋起寬敞明亮的小樓,更名為“社區衛生服務站”,診斷室、治療室、藥房、設備一應俱全。通過事業單位項目“鄉聘村用”,東鄉縣新招錄133名鄉村醫生,“90后”的田濤便是其中一員。
“我們這里骨科病人多。”田濤告訴記者,農活干得多,腰頸出問題,針灸、推拿很管用。“村里能看病,鄉親們頭疼腦熱、腰酸腿痛,就不用再往外跑。”
近年來,不少易地扶貧、生態移民的農戶陸續遷入拱北灘村。2名全科醫生、4名村醫,當起1萬多名村民的健康“守門人”。
64歲的馬大娘有慢性基礎病;71歲的牟大爺近期血壓不穩當……田濤隨身的本子上,詳細記著每家每戶的健康檔案。對那些子女外出務工的老人,她隔三岔五上門量血壓、測血糖,再把情況發微信告訴家屬。
一過臘月二十,外出務工的后生們開始陸續回村。村里越發熱鬧,田濤也格外忙碌。
“越是到了年節,越要囑咐上了年紀的村民按時吃藥。”除夕前一天,田濤還在入戶隨訪,晚上就得抓緊把資料整理完。
屋外零星響起爆竹聲,衛生服務站里燈火仍亮。墻上一面新掛的錦旗,寫著兩行金色大字:情系社區有擔當,優質服務責任強。
“基層醫療上前一步,群眾健康才能更進一步。”田濤說,“我們的職責,就是守護老鄉安康。”(完)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