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專題>2025網絡中國節·春節>年味兒里的中國

尋“味”中國年|魯味里的“情味”與“年味”

2025年01月28日 17:21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新華社濟南1月28日電(記者 張力元)每到年關,海二八宴席制作者賈立峰都忙得不亦樂乎。海二八是聊城市茌平區農村宴席的“高規格”,它的“海”不指大海,而是指“量大菜多”。

聊城以“江北水城·運河古都”而著稱。明清時期,運河上的商船載來了各地美味,在當地留下了“南甜北咸,東辣西酸”的記憶,鄉村大廚索性將這些組合成一桌。“我用了約20年的時間尋找‘代表菜’,走訪各個村莊,登門學廚。”賈立峰說。

海二八宴席共34道菜,先上蜜三刀、豬耳朵等八個茶肴,用“四甜四咸”開啟味蕾;再上各類丸子,這被稱為“鈴鐺菜”,圖個熱鬧;之后的蔥油魚、炒雞等硬菜也沒有重樣的。“丸子配肉片叫‘天圓地方’,雞配魚叫‘吉慶有余’。碗得對稱擺放,寓意穩穩當當。”賈立峰說。

當地人說,海二八宴席通常要有喜慶之事做背景,這是講究。而飯菜食材隨時令而變,這是實誠。

九轉大腸、糖醋鯉魚、蔥爆腰花、四喜丸子……膾炙人口的美食中,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也體現著山東人的性情。

淄博市博山區的博山酥鍋在年夜飯上也占有“一席之地”。博山區飲食行業協會副會長趙熠介紹,博山酥鍋的食材包括帶皮五花肉、豬蹄、炸豆腐、藕、大白菜、海帶等。制作時,將這些食材按特定的順序擺放進砂鍋里,再加入醬油、醋、白糖、料酒等調料,用文火慢燉數小時直至食材酥爛入味。

博山區制陶歷史悠久。據介紹,當年有陶瓷工匠帶著飯菜去上工,為了保溫就把飯菜放在窯爐的余火邊,久而久之發現,經過小火慢燉的菜味道更好,于是就有了博山酥鍋。

“咕嘟咕嘟”,魯味也有聲音。如今,博山酥鍋創新求變,博山區一家食品廠負責人翟清芝介紹,為了解決傳統酥鍋不易保存、配方相對固定的問題,近年來,不少廠家開始提供“私人定制”服務,為顧客制作甲魚、鯉魚、排骨等酥鍋,還可根據要求調整甜度、咸度,并對食物進行真空包裝。

“要的就是一個蒸蒸日上!”每逢節日和慶典,膠東人喜歡蒸花餑餑。走進榮成市一家花餑餑工坊,面香味撲鼻而來,工坊負責人呂曉霞取出一塊面團,揉搓整形后,用剪刀麻利地“雕”出卡通造型的蛇的五官。

花餑餑也叫“花饃”,是膠東地區過年常用的面點,距今有300多年歷史。2009年,膠東花餑餑習俗成為山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多年來,手藝人用剪刀、牙簽、勺子等簡單工具,就可以將面團制成動物、人物造型,還能做成仙桃、石榴等,生動逼真。進了“臘月門”,不少膠東人還會專門選購葫蘆花餑餑,寓意“福祿滿堂”。

蒸、煮、炒、溜……山東人在制作魯味的同時,也感受著“情味”與“年味”。

編輯:李敏杰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一 |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人高清 | 亚洲人成网站999久久久 | 日韩V国产一二三区 | 亚洲制服aⅴ中文字幕 |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