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5網絡中國節·春節>本網特別策劃
北京市政協委員杜鎮杰、李志起:過個文化味十足的中國年
隨著首個“世界非遺版”春節的臨近,社會各界不禁思考:春節申遺成功后的首個春節怎么過?
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京劇院演員杜鎮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感慨道:“春節申遺的成功,不僅是對春節文化價值的國際認可,更是對我們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鞭策與激勵,同時也激發了民眾對傳統節日文化的珍視與傳承熱情。”
在北京市政協委員、市工商聯副主席李志起看來,春節申遺成功對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產生了諸多積極影響。“增強了海內外中華兒女的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提升了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和地位,是中國文化自信的有力彰顯,也為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提供了新的契機。”
春節是親人團聚、共享天倫之樂的時刻,是人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寄托。那么,在春節申遺成功后,如何讓這份“年味”更濃?如何讓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光彩呢?
“從貼春聯、掛燈籠、放鞭炮到吃年夜飯、守歲、拜年,每一項傳統習俗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杜鎮杰表示,申遺成功后的首個春節,應該積極引導群眾開展豐富多樣的傳統習俗活動,努力營造更加濃厚的節日氛圍。北京市作為首都,更應發揮引領作用,多組織具有本地特色的舞龍舞獅、逛廟會等活動,以及各類文化惠民表演,讓民間藝術的魅力得以充分展現。
“這種注重滿足大眾精神文化需求的傳統,應當珍視并傳承下去。”杜鎮杰回憶說,他在山東萊州長大,從小的記憶里,每逢過年過節,村里都會舉辦文藝演出。雖然幾十年前物質生活條件相對匱乏,但一到春節,整個村子便洋溢著濃厚的節日氛圍。演出隊早早地便開始籌備排練,各種文藝演出種類繁多,精神生活異常豐富。
在京劇界,春節是展示和服務觀眾的重要時段。杜鎮杰認為,包括京劇在內的中國傳統戲曲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在新時代要堅持守正創新,不斷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當代表達方式。希望春節期間能有更多年輕人走進劇院,親身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李志起建議,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發展,讓春節這一古老節日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同時,政府和社會各界也應加大對春節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力度,讓這一中華文化瑰寶得以延續;此外,還要借助春節申遺成功的契機,加強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文化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和繁榮發展。”
春節作為一個極佳的消費場景和重要的消費時點,其申遺成功無疑為文化消費注入了新的活力。李志起建議,加強新技術應用以激發多元化消費潛力。通過數字文旅、智慧文旅等領域的創新應用,提升文旅產業的科技含量,讓這個“世界非遺版”的春節更加精彩紛呈。
(本報融媒體記者 馬嘉悅 謝阿愁 易欣)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