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大家談
交叉學科與多維視角:加快構建中國自主的邊疆學知識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對邊疆治理作了明確部署,強調“推進邊疆治理,需要強化理論支撐。要加強邊疆史和邊疆治理相關的多學科研究,加快建構中國自主的邊疆學知識體系”。中國自主的邊疆學知識體系構建要基于邊疆的基本實情,聚焦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在思考中國邊疆的特色和短板的基礎上推進邊疆治理服務。中國自主的邊疆學研究知識體系涉及自然環境、地緣政治、民族宗教、歷史文化等諸多方面,因此需要交叉學科和多維視角,構建具有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的中國自主的邊疆學知識體系。
緊密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與邊疆研究相結合,明確中國自主的邊疆學知識體系的基本方向。邊疆地區的歷史、文化、社會的發展脈絡深刻反映著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與演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把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作為邊疆民族地區工作的主線”。因此要從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宏觀視角出發,將邊疆研究置于中華民族共同體整體發展進程思考,為邊疆治理提供更具系統性與前瞻性的理論支撐與實踐指導。要在邊疆研究中樹立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擺脫“內亞史觀”“征服王朝論”等歪曲解讀中國歷史的錯誤史觀影響,深刻把握“五個共同”和“四個與共”。要在邊疆研究中堅持以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民族區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為主要內容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促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在本體和意識上鏈接成一個更緊密的整體,形成以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為主線的中國自主的邊疆學知識體系的基本方向。
注重中國邊疆的多維度基礎性研究,構建中國自主的邊疆學史料體系、話語體系和理論體系。中國自主的邊疆知識體系必須說清楚邊疆的概念、演進、特色等基礎問題,明確邊疆研究的基礎問題、理論實質和價值意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深化邊疆治理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研究,推出更多具有影響力、說服力的研究成果”。因此,要搭建系統的中國自主的邊疆學史料體系,結合民族學、考古學、政治學、生物學等多學科視角,搜集史書、檔案、考古材料、古生物信息等多種類史料,搭建豐富、準確、可靠的邊疆學史料體系;要形成中國特色的邊疆話語體系,立足歷史傳統和當代特色講好中國邊疆故事,從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和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整體視角,講清邊疆地區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中的重要地位,體現中國特色、邊疆特點、時代精神和國際影響力;要構建扎實的邊疆學理論體系,將研究對象置于交叉學科的研究背景中,構建出科學合理、具有時代性和前瞻性的邊疆理論體系。
著眼新時代邊疆治理,推進中國自主的邊疆學理論研究和邊疆治理應用實踐躍升。邊疆地區有著復雜的地緣特征,往往涉及邊疆管理、對外交往、經濟發展、多民族聚居、國家安全等多方面的問題,諸多方面相互交織、相互影響,構成了一個復雜而多元的系統。現今邊疆研究多集中于歷史學、民族學、政治學等傳統學科,研究多局限于歷史時期、傳統地域、邊疆文化等特定方向,學科間交叉合作不夠充分,存在邊疆研究理論與邊疆治理實踐間的“不適配”現象。因此,要從頂層設計上思考邊疆學交叉學科,把宏觀理論與微觀調查相結合,把歷史維度和現實需要相結合,為中國式現代化、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等重大戰略服務,打破傳統邊疆研究時空限制,提升中國自主的邊疆學知識體系的深度與廣度。
總之,新時代邊疆地區學術研究要緊密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與邊疆的交叉融合,立足于中國式現代化整體布局,不斷促進以邊疆為問題意識促進邊疆史和邊疆治理相關學科的交叉研究,加快邊疆學交叉學科體系建設,建設以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為基本方向的中國自主的邊疆學理論,切實助力邊疆地區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可持續發展,筑牢國家邊疆穩定與繁榮的堅實根基,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作者陳永亮系西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統一戰線理論研究會重慶基地首席專家;汪尹蓓系西南大學博士研究生)
編輯: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