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專題>2025新春走基層>要聞

新春走基層·走筆丨汶川到定日:兩次夜赴震區采訪的心靈洗禮

2025年01月26日 19:06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新華社拉薩1月26日電  題:汶川到定日:兩次夜赴震區采訪的心靈洗禮

新華社記者儲國強

臨近春節,西藏定日縣措果鄉雪珠村,受災群眾搬進的板房房頂上,鮮艷的五星紅旗迎風招展。

19天前,地震當晚,驚魂初定的雪珠村村民還擠在帳篷里互相安慰。

雪珠村也是我時隔17年,在海拔超過4000米的高原,又一次夜赴震區抵達后的首個“落腳點”。

1月7日9時5分,一場突如其來的6.8級地震,打破了西藏“珠峰之鄉”定日縣的平靜。

得知消息時,我還在休假,馬上預訂最早的一趟航班,從西安趕到拉薩,和同事一起連夜奔赴震區。

看著車窗外不斷倒退的大山陰影,以及偶爾一晃而過的車輛燈光,思緒不時飛往17年前的四川震區夜行。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發生8.0級地震。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一次地震。那次,我也是從西安連夜出發,趕往四川進入重災區青川縣。

而這一次,500多公里、7個多小時行程,到達定日縣震中災區已過凌晨。

相隔17年的兩次震中采訪,不變的是震撼、揪心、感動,讓人睡意全無、時刻清醒。

1月8日凌晨,我們驅車挺進定日地震受災最重的古榮村,只見村道兩旁的房屋幾乎全部倒塌,黑魆魆的村莊一片死寂。

地震災區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高寒缺氧,晝夜溫差大,被困群眾搜救情況咋樣?傷員有沒有得到及時救治?受災群眾有沒有飯吃、有沒有熱水喝、有沒有御寒衣物……一想到這些事,就很揪心。

凌晨3點多,氣溫已低至零下18攝氏度,古榮村黨支部書記次仁平措還在臨時搭起的帳篷間穿梭。我逮住機會,趕緊讓他介紹受災情況。

“全村222人中,22人遇難,傷員都已轉運到市縣醫院救治。”“村里剛建了兩個安置點,村廣場搭了15頂救災帳篷”“村里所有黨員干部都行動了起來,分成三組,救災、巡邏、防火、安撫群眾。”

深夜寒風中,次仁平措縮著腦袋,滿臉疲憊,說是堅強,更似倔強:“在這個艱難的時刻,要讓大家一直能看到我們黨員的身影。”

20分鐘的采訪中,這位村民眼中“像金子一樣”的“主心骨”,語氣沉著、眼神堅定。“只要有黨和政府在,沒有什么坎跨不過去!”次仁平措說。

“你自己家受災情況怎樣?”

沒想到,臨別時的一個問題,瞬間讓他“破防”,淚水奪眶而出。上一刻還神色如常,下一刻就泣不成聲。

經其他村干部介紹,我才了解到,地震一發生,次仁平措的母親就被埋離世。強忍悲痛,他將后事全推給一個妹妹,自己去組織搜救和安置工作。

這也終于解開了我們的一個困惑:幾個小時前,記者碰到他妹妹,打聽村黨支部書記時,她說,“那個人,我不認識他”。原來,這是一句氣話。

兩次在災區,我碰到了許多像次仁平措這樣“有名”或“無名”的英雄:他們可能是戰士,可能是干警,可能是醫生,也可能是志愿者……只要多問幾句,他們身上的“閃光”就讓人感動難忘。正是他們,讓溫情在災區流淌,讓我們感受到力量、看到了希望。

有意思的是,英雄們的故事也會“撞衫”。兩次地震,我們見證了兩場“特殊的婚禮”。“5·12”地震時,我報道過遼寧消防總隊干部郎猛,因抗震搶險任務需要,只好與愛人舉行“網上婚禮”;這次地震,曲洛鄉干部巨丹因緊急趕回災區,在武威老家的婚禮現場,臺上只有新郎一人,辦了一場“新娘缺席的婚禮”。

在感受受災群眾的悲傷與迷茫,見證他們堅強與勇敢的同時,與17年前相比,這次定日抗震救災工作救援快、安置快,也讓我感受特別深刻。

地震發生不久,滿載救災物資的車輛就已從拉薩、日喀則紛紛上路。在我們驅車夜行趕路時,一路上應急救援和運送物資的車輛川流不息,打著雙閃的車燈在寒夜明亮而溫暖。

趕到震區措果鄉、長所鄉,四處早已搭起救災帳篷。而“5·12”地震時,當時不少災區帳篷在震后三四天才大面積出現,我在汽車上度過4個難眠之夜,現在仍記憶猶新。

按照刻板印象,以為到了災區,特別是經濟相對落后的高原,應該是沒有電照明、沒有熱水泡面、沒有手機信號,為此出發前我們特意備足了面包、餅干等干糧。

可一到措果鄉附近的安置點,我就吃上了一碗熱面。即便凌晨4時,安置點仍是燈火通明,臨時搭起的大鍋也是熱氣騰騰,受災群眾和救援人員隨時能吃到熱食。刺骨的寒風中,熱乎乎的煙火氣給人們帶來慰藉和暖意。

現在看來,我當時還是嚴重低估了如今國家的應急救災能力:震后不到2小時,上萬名各方救援力量就開始馳援出動;不到7小時,受災群眾就住進了帳篷;不到9小時,重災區就陸續恢復供電;12小時左右,首批中央救援物資就運抵災區;48小時,搜救救援開始轉向群眾安置和災后重建,建立187個安置點,4.65萬名群眾被安置;震后不到兩周,就籌集到1.3萬套板房,受災群眾溫暖過冬得到全力保障。

17年來兩次抗震救災的變化,讓我深切感受到我們綜合國力的提升、社會治理能力的進步。在重大災害面前,我們的應急反應機制越來越完善,防災減災救災能力也越來越強。

一次災區的采訪,就是一次心靈的洗禮。災難面前,人類如此渺小,我們需要互相幫助、抱團取暖,需要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只要“人間有愛”,就會“希望永在”。

編輯:李敏杰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网址在线播放a | 天天天天香蕉线视频国产 | 日韩视频中文字暮 |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 | 小h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 日本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