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專題>2025新春走基層>要聞

新春走基層|敬老情!14年不變的“三塊三”

2025年01月24日 15:47 | 來源:新華網 分享到: 

臨近春節,一到飯點,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區東華路社區一家看上去不起眼、卻小有名氣的食堂,進出一撥又一撥老人,一會兒又涌進一大幫孩子,熱鬧非凡。記者隨著人群擠進食堂,飯香撲鼻,小炒肉、肉圓白菜、素炒西葫蘆、蒸南瓜……葷素搭配,味蕾跳動。

這家名叫“三塊三”的愛心食堂聚焦社區群眾“一老一幼”關切,為老人提供每餐3.3元的愛心餐14年不漲價,有效破解了社區老人就餐難,同時開展幼兒托管服務。

東華路社區是一個沒有物業管理的老舊小區,社區60歲以上的老年人超過4000人,占整個社區常住人口的40%以上,其中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就有731人。2011年,社區“兩委”在調研中發現,失獨、空巢老人的就餐問題尤為突出。為了讓老人們吃得安心、生活舒心,社區多次征集群眾意見,最終決定在便民服務站開設愛心食堂。

社區志愿者在“三塊三”愛心食堂幫助前來用餐的老年人打菜。新華社記者 陳欣波 攝

“定價高了,怕老人負擔不起,定價低了,又怕食堂撐不住,最終我們決定3.3元一頓。”社區黨委書記楊曉玲回憶說,當時經過多方討論,剛開始確定了“四菜一湯”的菜品搭配,但很快還是承受了巨大的運營壓力。

為了維持價格不變,社區想方設法開源節流,將流動攤點整合為免費規范經營點,商販安心經營的同時反哺食堂新鮮蔬菜和肉類;招募志愿者承擔洗菜、打飯、送餐等工作;把小區停車位等公共資源盤活,增加社區收入,支撐食堂運營;把相關部門下撥的助老經費、公益組織和愛心人士的慰問物資定向補充到食堂……想方設法最大限度控制運營成本。

75歲的王瓊芬是“三塊三”食堂的常客。從食堂開辦起,她一日三餐幾乎都來食堂吃。“10年前,一碗米線都不止這個價。”她端起一碗排骨蘿卜湯指給記者看,“湯里都能有葷有素,少鹽少油的做法特別適合我們老年人。”

老年人在東華路社區“三塊三”愛心食堂用餐。新華社記者 陳欣波 攝

對于她來說,“三塊三”食堂不僅節約了時間和精力,還讓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飯后,她總喜歡和老伙伴們在這里拉拉家常,省去自己買菜做飯的時間,她有了更多精力跳舞、鍛煉。“這里已經是家的一部分了,過年了孩子從國外回來也要帶她來食堂嘗嘗。”

2021年,“三塊三”食堂換到了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進行了改造升級,面積從原來的50平方米擴展至500平方米,能同時容納150多人就餐,菜品也從“四菜一湯”升級為“九菜一湯”,加量不加價。

對于腿腳不便的老人,食堂還提供免費送餐服務,87歲的獨居老人袁隆仙便是其中之一。老人家總喜歡拉著上門送餐的志愿者嘮一會兒,她和記者說:“一直有人惦記,讓我感覺一點也不孤單。”

東華路社區志愿者(右)為社區內一名腿腳不便的老年人送飯菜時了解老人身體狀況。新華社記者 陳欣波 攝

除了老人,孩子們也成了食堂的受益者。2024年,社區依托“三塊三”食堂設立“陽光驛站”,為放學后、寒暑假無人看管的兒童提供營養餐和家庭作業輔導服務。

33歲的張幫彩是一名幼師,她的兒子陳陽每天放學后都會來到這里。她說:“孩子放學后有專人接送,吃飯、學習都安排得妥妥的,讓我沒了后顧之憂。”最近,孩子放寒假了,還是會選擇白天托管,中午來食堂就餐。

小朋友在東華路社區“三塊三”愛心食堂用餐。新華社記者 陳欣波 攝

“一老一幼”總關情。14年來,“三塊三”食堂辦理就餐卡1005張,累計為社區老人開展就餐服務20萬人次、托管兒童就餐2萬余人次,持續不斷為老人和孩子提供可口的飯菜,即使物價增長,這份守候卻始終如一。(記者趙珮然)

編輯:董雨吉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在线亚洲精品福利网址导航 | 亚洲欧美在线观看网站 | 在线观看色五月 | 中文字幕在亚洲第一在线 | 亚洲αv在线精品糸列 | 伊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