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教育·聲音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團校(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原黨委書記倪邦文:
充分發揮共青團在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力軍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始終堅持把學校思政課建設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202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堅持不懈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不斷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教育。2022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講話中指出:“共青團要堅持為黨育人,始終成為引領中國青年思想進步的政治學校。”
2024年7月和12月,共青團中央與教育部聯合印發了《關于共建高校“大思政”體系 推動高校共青團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在新時代新征程高校思政課建設中進一步發揮共青團作用的實施意見》兩個文件,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關于“共青團要在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發揮主力軍作用”的重要指示精神。本期特別邀請全國政協委員、中央團校(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原黨委書記倪邦文對話解讀系列政策文件背后的實踐導向與價值追求。
——編者
大大的腦袋,圓圓的臉;幾撮葉子顏色的劉海兒,套著一個花朵顏色的小帽子,頭頂上還頂著兩個小觸角……作為共青團動畫版“代言人”,“團團”被很多青少年熟知。
在高校校園里,這位共青團“代言人”的可愛形象更是隨處可見,它們出現在校園文藝活動現場、學校思想宣傳報告欄中,還可能以襯衫標示、人形玩偶等形式出現在各種學生志愿服務的現場……
“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要善于教育、引導、塑造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又要充分地尊重、理解、關心學生。首先要把握青年一代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滿足青年的個性需求,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親和力。”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央團校(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原黨委書記倪邦文看來,“團團”之所以能在各高校如此“出圈”,一方面,展現了高校共青團工作作為高校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了主題豐富、形式多樣的育人活動;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只有全面、真實、立體地把握學生思想動態和行為特點,融入青年學生身邊,才能進一步將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做實、做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充分發揮共青團在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力軍作用。”這樣的論述也被清晰地印刻在《關于共建高校“大思政”體系 推動高校共青團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在新時代新征程高校思政課建設中進一步發揮共青團作用的實施意見》兩文件的文本內容前端。
要如何把握“主力軍”的定位?在倪邦文看來,理解“主力軍”定位,首先要理解大家常談的“大思政”概念,“‘大思政’強調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強調要突破傳統思政教育單一的課程局限,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共青團可以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多元豐富的實踐平臺及活動載體,可以助推‘大思政’理念在高校進一步落地。”倪邦文表示。
“我們常說青年是未來,是新時代的生力軍。那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做青年工作的共青團一定是沖鋒在前,而不會是只做看客、只開展協助性的工作,而是要走在引領青年學生思想政治進步的前沿。”倪邦文認為,充分發揮共青團在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力軍”作用,具體來說就是充分發揮共青團處于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的優勢,在時時處處對學生進行思政引領。“基于共青團時刻位于青年人身邊的天然屬性,我們強調要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充分發揮共青團在組織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網絡育人等方面的價值。這是共青團義不容辭的責任和與生俱來的使命。”
“深入開展高校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特別關注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平衡關系。”倪邦文具體解釋,充分發揮共青團主力軍作用的過程,也是找尋思政課教學與課外實踐平衡的過程。“例如教師在思政課上會向學生講一些比較深刻的理論,但通過課堂教學學生可能很難理解或并不能透徹理解。我們可以借助共青團組織的各類實踐活動,如到現實生活中進行案例考察、開展團日活動、組織主題實踐等方式,將抽象理論進行生動轉化,幫助學生更清晰地理解并接納相應的理論知識。”
數據顯示,全國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從2012年的100余家已發展到2023年底的1920余家,中宣部、教育部分批確定了43家全國重點馬院,全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位點數量躍升至各學科前列。
“近年來,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日趨完善,培養了不少優秀的思政教育工作者,也開展了非常高質量的思想政治理論研究。”在倪邦文看來,兩個文件明確強調要進一步充分發揮共青團在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力軍作用,一定程度上也顯示了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的豐碩成果,同時也反映出學科建設與組織構建、實踐探索的相互促進。“有關學科的有序建立與發展,也為高質量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提供了堅實的專業保障。”
連續頒布的兩個文件還將為日后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及高校共青團工作提出哪些新要求?
面對如上問題,倪邦文回應道:“過去共青團在高校開展了非常豐富且卓有成效的思政主題活動,如創新落實團支部‘三會兩制一課’,開展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研究生支教團、大學生‘三下鄉’‘返家鄉’等體驗實踐活動,實施青年學生讀書行動、中華經典誦讀工程等。這些實踐活動不但廣受青少年喜歡,也發揮了對廣大團員青年的政治引領作用,取得了不俗效果。”
“兩文件的發布,反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堅持青年為本的價值理念,同時也證實了過去團組織在高校思政教育中開展了很多有力的探索,為日后能更有序、高質量地開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我們需要將這些好的實踐探索制度化、體系化。”倪邦文表示,相應文件的陸續出臺也顯示出當前對高校“大思政”教育概念的理解正在逐步深化。“我們經歷了從理論化談‘大思政’到實踐化做‘大思政’,再到理論化論‘大思政’的過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也將為更高質量‘大思政’活動提供肥沃土壤。”
談及文件頒布后的可能變化,倪邦文也表達了自己的期待。“文件的頒布將為日后系列工作提供了更完善的標準,這一方面,將促使高校更加重視學校的團委工作;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對系列工作開展常態化的系統評價,為共青團在高校有序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更加規范、系統的指引。”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黨團隊’的職責使命。要注重系統謀劃,完善制度機制,創新方式方法,加強工作協同,不斷提升高校共青團工作質量水平,推動共青團全面參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建設,促進新時代新征程高校共青團工作高質量發展。”倪邦文最后強調。
編輯: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