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北京市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委員好聲音
北京市政協委員付玉杰:通過科學和科普“比翼雙飛”傳承綠色文脈
人民政協網北京1月21日電(記者 謝阿愁 康亮 馬嘉悅 易欣 王星星 賴仁杰 賈冬)“古樹名木是國家森林資源的明珠,也是承載歷史與文化的綠色瑰寶。加強對北京古樹名木的保護工作,不僅關系到生態環境的改善和城市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也關系到城市歷史文脈的延續和城市發展歷程的記錄。”北京市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期間,北京市政協委員付玉杰表示,要通過科學和科普的“比翼雙飛”,守護生命文物,傳承綠色文脈,進一步加強北京市古樹名木保護工作。
付玉杰表示,近年來,北京已建立起一套較為完善的古樹名木保護體系,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部分古樹名木因生長于人口密集區或旅游熱點區域,受到過度干擾,生存壓力顯著;古樹名木分布較為分散,現有資源管理系統的數據整合和利用效率較低,難以全面及時掌握古樹信息;現有診斷和復壯技術手段尚不能全面支撐古樹健康的維護,科學保護與利用能力不足;公眾對古樹名木的歷史價值、文化內涵與生態意義的認知仍有待進一步提升。
基于這些問題,付玉杰從科學管理和保護方面建議設立專項基金,利用先進的分子生物學技術揭示古樹名木的長壽基因與衰退機制,形成涵蓋資源調查、樹齡鑒定、健康評估、搶救復壯、資源擴繁等全生長周期全方位全覆蓋的“三全”古樹名木保護研究范式;建立多維度監測平臺,充分利用大數據、機器學習、神經網絡等數智技術手段,加強古樹名木的動態監測和數據整合,搭建智能化、精準化、精細化的“三化”古樹名木智慧管理平臺;廣泛吸納社會專業退休人員,通過定向培養、技術培訓等多種形式,打造研究型、應用型、技術型的“三型”古樹名木保護和管理人才隊伍。
在挖掘古樹名木歷史和文化傳承方面,付玉杰建議,每年設立首都古樹名木科普作品展,通過講座、展覽、競賽等多種形式傳播古樹名木知識,強化群眾森林文化理念,增強公眾保護意識和責任感,形成優化科學性、思想性、藝術性的“三性”古樹名木保護科普宣傳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