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統一戰線>非公經濟
全國工商聯:促進兩岸文創產業共同發展
案由:長期以來,海峽兩岸文化創意產業以中華文化為不竭動力源泉,創造兼具思想內涵和經濟效應的優秀產品,成為連接兩岸民眾的重要橋梁。近年來,中央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支持兩岸時尚創意產業合作,共同培育民族特色品牌,有力推動了兩岸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融合發展。
建議:一、激發非遺文創產業動能,以共同文化基因構筑共有精神家園。選擇代表性的海峽兩岸交流基地,集中構建集傳承教學、展示銷售、體驗參與、舌尖上的“非遺”等功能于一體的兩岸非遺文化街區。打造“接地氣”的非遺“云平臺”和“云游服務”,促進古老非遺成為兩岸年輕人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進交流的紐帶。
二、 建強高能級文創產業創新平臺,以產業集聚促進高質量發展。依托部分國家級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提升各級各類文創產業園區、基地、平臺的品質功能。推動海峽兩岸文博會數字化建設,強化兩岸文化機構的協調、橋梁功能,拓展文創產品外貿內銷市場。
三、 延伸產業鏈與供應鏈,以業態創新促進兩岸文創深度融合。鼓勵“文創﹢鄉村振興”“文創﹢研學”等融合發展模式,打造“祖地鄉趣”品牌,激活兩岸鄉村文創產業發展新引擎。聚焦兩岸文化資源創意轉化,拓展文化消費新場景。吸引臺灣優質項目,共同培育兩岸演藝市場。
四、 創新完善人才服務體系,以優質服務培育兩岸融合新生力量。完善臺灣文創人才引進制度和補助、獎金申請機制,深化兩岸創意設計類專業技術人才評價標準共通,推動臺灣地區創意設計類職業資格與大陸職稱互采互認,支持青創基地建成海峽兩岸青年融合發展社區。
五、 深化民間基層文化交流合作,以文創活動促進同胞心靈契合。開發兩岸民俗宗教文化IP,形成兩岸文創品牌矩陣。加強與臺灣文創中介機構合作,進一步放寬赴臺文化交流合作管理權限。建設兩岸文創產業發展大數據平臺,激發文創活力,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編輯: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