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北京市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委員會客廳
北京市政協委員楊金生:助推中醫藥文化浸潤校園
人民政協網北京1月17日電(記者 謝阿愁 康亮 馬嘉悅 易欣 王星星 賴仁杰 賈冬)“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并不是要培養少兒中醫,而是通過中醫藥文化的普及,用潤物細無聲的方法,引導孩子們對中醫藥文化進行正確認知與認同。”在北京市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期間,北京市政協委員楊金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中醫藥學包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凝聚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博大智慧。在楊金生看來,近幾年,中醫藥文化進校園雖然取得一定的成績,但仍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主要是三個方面的問題,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存在沒有選擇教育部門認定的《中醫藥文化知識》中小學版讀物、沒有選擇國家認定的中醫藥文化知識科普巡講專家、沒有持續系統地開展中醫藥文化知識進校園活動。”
為了把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工作落到實處,楊金生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一是積極選擇教育部門認定或國家組織編寫的《中醫藥文化知識》中小學版讀物;二是邀請國家認定的中醫藥文化知識科普巡講專家授課;三是持續系統地開展中醫藥文化知識進校園活動。
“我推薦選擇陜西省教委組織、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醫藥文化知識》,這是經過教育部門認定的中醫藥類中小學讀物,它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認知水平精心設計,融知識性、故事性、實踐性于一體,特色鮮明,突出文化性、趣味性、互動性,充分考慮到中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閱讀習慣,小學生讀本偏于直觀、感性,中學生讀本更注重知識的系統性。”此外,楊金生建議,也可由北京市教育部門牽頭,學習陜西的經驗,向社會公開選聘,讓中醫藥專業人員和中小學老師們聯合,編著北京市的《中醫藥文化知識》中小學校本課程。
在推動中醫藥文化知識科普巡講方面,楊金生表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國科協、中華中醫藥學會先后遴選了一批中醫藥文化知識巡講專家并在網上公布,這些專家講座比較客觀、科學,不僅擁有專業知識,而且能夠因地制宜科學傳播,讓孩子們了解中醫藥、相信中醫藥、實踐中醫藥,堅定文化自覺,增強文化自信,強化文化自律。
“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就是把傳承創新從娃娃抓起。”楊金生建議北京市及時將《中醫藥文化知識》納入《學生選修課目錄與課程介紹》,尤其在中國文化傳統節日前后,有計劃地開展系統的、持續的中醫藥講座,宣傳中醫藥知識。可以通過講授“習俗里的中醫智慧”“節日里的中醫智慧”“節氣里的中醫智慧”等知識,將習俗、節日、節氣等中醫藥的文化與艾草、餃子、茵陳、蒿、青團等中醫藥物質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生動淺顯地傳授給孩子們,讓中醫藥知識更加時代化、大眾化、新穎化的方式傳播,更多可能和更好融入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