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大家談
以高質量思政課提升思政引領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第二次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教育強國應具有“六力”的重要特質,其中把“思政引領力”擺在教育強國建設的首要位置。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始終高度重視思政課建設,并對加強思政課建設提出明確要求。我們要大力推進新時代學校思政課高質量發展,以強大思政引領力筑牢教育強國之基。
豐富內容供給,在增強課程思想性和理論性中提升思政引領力。推進思政課建設,必須全面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工作,打牢學生思想根基。要編好課程教材,構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內容的課程教材體系,按照“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要求,體現中國和中華民族風格,體現黨和國家對教育的基本要求,體現國家和民族基本價值觀,體現人類文化知識積累和創新成果”的要求,遵循“大學階段重在增強使命擔當”的教學目標定位,及時融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新經驗、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最新研究進展,注重提升思政課教材的政治性、時代性、科學性、可讀性。要深挖理論富礦,深入研究蘊含于其中的內在精神實質和科學思維方法,引導廣大青少年深刻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實踐基礎、理論淵源、思想內涵和精神品質。要強化研究闡釋,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學院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與研究高地”的重要作用,加強對馬克思主義、黨的創新理論的整體性研究和學理化闡釋,開展基礎理論和前沿問題研究,加快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為豐富思政課教學內容提供有力支撐。
創新方式方法,在增強教學針對性和鮮活性中提升思政引領力。推進思政課建設,必須注重方式方法,因時施教、因地施教、因材施教,把道理講深、講活、講透。要精進教學方法,針對學生的認知特征和行為特點,有針對性地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與方法,廣泛采取案例式、探究式、體驗式、互動式、專題式、分眾式等多種方法,以鮮活的形式打動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發學生深入思考。要拓展實踐育人,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主動對接地區高校校史館、博物館、重點實驗室以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革命史展覽館、紅色遺址等實踐教學基地,精心設計研學線路、打造研學課程,廣泛開展各類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依托沉浸式、項目化的現場教學,引導師生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要突出數智賦能,積極主動應對信息化、智能化快速發展的時代變化,充分利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智技術,積極開發和打造虛擬仿真實驗室、“大思政”數智化實驗室、在線案例庫、數字展館等多元化、立體式的思政課教學平臺,以數字技術高效整合利用思政資源,以數智技術觀照學生個體差異性,著力打破圈層壁壘和時空限制,增強思政課的時代感和吸引力。
培育名師大師,在增強教師主動性和創造性中提升思政引領力。推進思政課建設,必須以更大力度、更嚴要求提升思政課教師教學和綜合素質能力。要加大培訓力度,建立健全思政課教師“職前、職中、職后”一體化培養培訓體制,完善“手拉手”集體備課機制,充分利用教育部高校思政課集體備課平臺等優質資源,定期組織開展“名師好課”送教、“大練兵”等教學研討活動,選派思政課教師參加培訓研修、訪學交流、掛職鍛煉、跟班學習等,促進思政課教師更新知識儲備、把握課程目標、提升育人能力。要突出示范引領,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持續培養選樹思政課名師、骨干教師和優秀青年教師等先進典型,在模范教師、優秀教師、教學名師等評優評先以及專業技術崗位等級設置、職稱評聘等方面向思政課教師傾斜,培育一批思政名師、產出一批思政好課,不斷增強思政課教師的職業認同感、光榮感、責任感。要完善激勵保障,加大對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投入力度,解決好編制、職稱、薪酬等方面問題,突出教學優先的評價導向,強化對思政課教學實績和思想政治工作實踐的基本要求,進一步提高教育評價中的教學和教學研究占比,激勵思政課教師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
(作者王長平系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福建省委會主委、福建師范大學校長)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