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陜西省政府系統承辦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提案全部辦結 更多政協提案轉化為發展成效
本報訊(記者 路強)“廣大省政協委員圍繞發展縣域經濟、民營經濟、開放型經濟、數字經濟,構建具有陜西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打造四個萬億級產業集群等中心工作,積極建言獻策,讓更多政協提案轉化為政策舉措、發展成效。”1月13日,記者從陜西省政協十三屆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上獲悉,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以來交由省政府系統辦理的提案共766件,占立案提案總數的95%。各市(區)政府和省政府工作部門、直屬機構以及中央駐陜單位等58家承辦單位高度重視,深入研究,較好完成了辦理工作,提案者對辦理工作總體滿意。
據介紹,這些政協提案更好地助力了經濟運行質效提升、民生福祉不斷增進、生態環境有效改善、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如針對民盟陜西省委會提出的《關于推動我省戰略性產業集群化發展,加快形成陜西特色的提案》,省政府聚焦產業需求組織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編制創新鏈產業鏈對接耦合圖譜,部署實施 68個“兩鏈”融合重點專項和182個關鍵核心技術產業化項目,光子芯片、稀有金屬材料新入選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新材料等產業排名全國前列。
針對董鶯歌等委員提出的關于進一步減輕中小學學生課業負擔等方面的提案,省政府以抓好校內“三提”(提升作業整體設計能力、提升課后服務水平、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校外“五限”(限制機構數量、限制培訓時間、限制培訓價格、限制機構上市、限制廣告宣傳)為重點,壓減義務段學科類培訓機構數量,將全省原有義務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4600家壓減至142家,全部登記為非營利性。
針對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