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教育·人物
陳偉志與他的“新紀元”
陳偉志:
上海新紀元教育集團董事長,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一屆國家督學,第十四屆民革中央委員,民革中央企業家聯誼會副會長。
新紀元,意指某種具有重大意義的嶄新起始。
1996年,陳偉志在他的家鄉溫州以“新紀元”為名,創辦了一所民辦學校。談起為何選用此詞命名,陳偉志半開玩笑地說,當時不過是單純地相中了它的“響亮”。就在這一年,中國民辦教育的發展全面步入快車道,《社會力量辦學條例》呼之欲出,民辦教育依法辦學、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新階段即將開啟。“新紀元”學校的名字,既寄托了陳偉志對自己即將開始全新事業的高度期望,也蘊含著他對民辦教育發展前景的美好憧憬。
時光悠悠而逝,一晃28年。其間,陳偉志在民辦教育領域一路開拓。如今,上海新紀元教育集團(以下簡稱“新紀元集團”)在上海、浙江、重慶、四川、山東、云南、貴州7省市,全額投資和管理37所高品質基礎教育學校和幼兒園,其中有2所省級重點高中和2所省級示范性學校。校園總占地面積6000畝,總建筑面積200萬平方米,在校學生6.5萬余名。
“新紀元”也隨之一路成長與轉變,逐步孕育出深厚而多元的內涵:民辦教育的旗幟,眾多家長心目中優質教育的代名詞,貴州大山學子通往更高學府的快車票……
十八年的承諾與守望
教育是一門“仁而愛人”的事業,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200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頒布。此后的一段時期,民辦教育走上正軌并快速發展。此時,已在民辦教育領域闖出一片天地的陳偉志抓住了這個機遇。
2004年,為了尋求更專業、先進的辦學理念,陳偉志決定將總部移師上海,同時成立了教育管理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院。當時,在上海教科院實驗中學任校長一職的周遠生被陳偉志邀請加入新紀元集團,擔任教育板塊的總裁,同時兼任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一干就是20年。
20年間,兩人成為了事業上互相成就的搭檔、互訴理想的摯友。對這位老朋友,周遠生曾給出過這樣的評價——“弘毅堅韌、仁愛無疆”,后來這也演變為新紀元集團精神。當然,這是后話。
上海新紀元教育集團總部大樓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在周遠生看來,陳偉志早已將“教育強國”視為己任。
2006年前后,民革中央原智力支邊扶貧辦公室主任鄭心楠結識了已在民辦教育行業有所成就的陳偉志。“他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樸實,是一個踏踏實實干事業的人。”此時,民革中央正在探索拓展民革黨員所辦學校與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開展合作辦學、教育扶貧等項目,當時已經退休的鄭心楠與納雍的情未了,仍十分關心關注這項工作,為此,她向陳偉志介紹了許多民革在納雍教育幫扶情況。于是,納雍在陳偉志心中,有了一個模糊的輪廓。
2007年,民革中央在貴陽召開全國教育工作會議。陳偉志進一步了解了這個地處黔西北,海拔1500多米的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民革中央重點扶貧聯系縣。
2021年9月,陳偉志(右四)邀請貴州納雍在滬校友歡聚一堂,共迎中秋。
會后不久,民革上海市委會組織新紀元集團赴納雍縣開展幫扶工作調研。當年納雍縣還沒有通高速公路,從上海乘飛機到貴陽后,要坐六七個小時的汽車才能到達縣城。從縣城到鄉鎮農村,還要乘坐幾個小時的汽車,而且都是崎嶇的山路。
當時,陪同調研的民革納雍縣工委主委郭正權仍清晰地記得這一幕——
調研組一行在一所小學開展考察。當時正是午飯時間,陳偉志看到一個小女孩背著書包斜靠在校門上,鞋子上有幾個破洞,幾個腳指頭露在外面,就問:“小朋友,放學了,怎么不回去吃飯?”
“路遠。”
“那午飯吃什么?”
“沒得吃?!?/p>
事實上,這在當時的納雍是件尋常事,但卻讓所有調研組成員心疼不已,尤其是陳偉志。此后一份“3-20”教育幫扶協議迅速簽訂:三年間,新紀元集團每年幫扶納雍縣20名品學兼優、家庭困難的學生,每年為納雍免費培訓20名教師,出資20萬元成立基金獎勵優秀師生。
“畢節地區落后,作為辦教育的人,應該盡其所能去幫助改變這種狀況。”陳偉志說。這一句“盡其所能”,讓陳偉志和他的搭檔們,吃了不少苦頭。周遠生猶記得2009年的一次調研。那時他們從貴陽出發前往納雍,長時間的駕駛使得司機疲憊不堪,甚至打起了瞌睡,車輛一度險些沖下山崖,當時的情景至今想來仍讓人心有余悸。
“當年那行人里好幾位專家經此一遭,說什么都不肯再去納雍。但是陳偉志還是樂此不疲地往那兒跑。”說到這里,周遠生不由得笑了起來。
除客觀條件艱苦外,做好教育幫扶,陳偉志要克服的最大困難是轉變當地人的觀念。教育幫扶重在引智,可許多當地人卻不這樣想。那時,周遠生陪著陳偉志到納雍各個學校去談幫扶培訓項目。本以為做善事,會獲得一致的鮮花、掌聲。但沒想到的是,許多地方只期待他們投入資金,一些參與培訓的老師還會覺得周末培訓占用了休息時間。
抱怨聲如同一桶冷水,但卻絲毫沒澆滅陳偉志的熱情。為了轉變這種觀念,陳偉志選擇到每個學校面對面談。有一次,剛在貴陽下了飛機,陳偉志就暈倒在機場。周遠生立即撥打了120,把他送到醫院??删驮卺t院休息了一個晚上,陳偉志又火急火燎地拉著周遠生趕往納雍……
就這樣,三年幫扶約定期過去了。此后,是一個又一個的三年。其間,陳偉志與郭正權成為了朋友?!拔液蛡ブ境3M娫捊涣?,當然話題幾乎只有一個,那就是幫扶納雍的孩子們?!惫龣嗾f,“重復做一件事,叫堅持。做一件看似不可能做好的事,叫突破。在偉志身上,堅持和突破,他都做到了?!?/p>
同樣被陳偉志的堅持所打動的還有鄭心楠。退休多年的她始終跟陳偉志保持著聯系?!捌鋵崳莻€不善言辭的人。但每年他幫助的納雍學生考出了成績,他都會第一時間告訴我。這絕不是炫耀‘功績’,而是跟我分享他的喜悅,我也由衷地為他高興,為他驕傲。”鄭心楠說。
民革上海市委會社發部副部長莫劍炯分享了這樣一組數據:自2007年以來,新紀元集團捐贈超過5700萬元,幫助734名納雍困難學生免費接受高中教育,100%考取本科,99%進入重點大學,15人被清華、北大錄取。2016年起,新紀元集團成立民革上海市委會“博愛·新紀元”專項助學基金,現已資助數百名貧困學生免費就讀。
2024年11月,新紀元集團向民革上海市委會“博愛·新紀元”專項助學基金捐贈828萬元。
2021年12月17日,在北京召開的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貢獻評選表彰大會上,民革上海市委會“博愛·新紀元”助學基金項目榮獲“社會服務優秀成果獎”。
當時,時任民革中央社會服務部經濟處處長魏國良聽到這個消息后,第一時間向陳偉志道喜,他也是陳偉志幫扶納雍道路上的見證者和老朋友?!懊慨斘衣牭叫录o元集團助學項目喜訊,心中甚是感動,也使我對陳偉志更加敬佩?!痹谖簢伎磥?,18年來,陳偉志初心不改,始終如一地支持納雍縣教育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教育幫扶工作在改變一批批納雍學子人生命運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納雍人對教育立縣和人才興縣的認知。“陳偉志是心懷大愛、有教育情懷和使命擔當的人。”魏國良說。
陳偉志所牽掛的,不僅僅是納雍。2020年下半年,新紀元集團啟動了“小手牽小手”教育精準幫扶項目,讓旗下學校學生與新脫貧地區留守兒童和困難學生結對,借此把上海的教育資源和教育理念輸送到云南、貴州等地,以此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絕的內生動力。如今,項目募集善款已超527萬元,受益學生超3000人次。
對受助的孩子,陳偉志沒有什么要求,只有兩點希望:完成學業之后,希望你們都能為社會做一年的公益服務,或者盡可能為自己的家鄉多作一些貢獻。
“是陳叔叔讓我明白,在接受他人幫助的同時,我也有能力去幫助他人,要通過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傳遞正能量,將感恩轉化為實際行動。”黃華是受助的734名納雍困難學子之一,如今他已經就職于畢節市人社局,投身于家鄉建設之中。上海財經大學的大一新生尚思月也有著同樣的感受:“因為陳叔叔,我現在才能在上??吹礁蟮氖澜?。我很幸運,成為被幫助的人之一。期待在未來,我也能幫助家鄉的孩子們。”
命運的齒輪
在某個瞬間,人生軌跡發生了重大轉折,命運全然被改寫——這一瞬間被人們稱為“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
其實,陳偉志不是天生的教育家。故事的開始,如陳偉志自己所說,他只是一個“商人”。
人們常說,溫州人天生就會做生意,這一觀點陳偉志認為有點夸大其詞,但偏偏他又剛好印證了這一“刻板印象”。
陳偉志是溫州平陽縣鰲江鎮人,父親原是軍人,轉業到地方工作,母親是教師出身。大學畢業以后,他像長輩們期待中那樣,自然而然地進入一家國資企業工作,端起了“鐵飯碗”。
可20世紀80年代的溫州,正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快速發展著小商品經濟。站在溫州的街頭巷尾,放眼一看,遍地都是作坊與工廠。在這樣的浪潮中,“鐵飯碗”反而沒那么好端。當經商的同齡人風生水起之時,陳偉志所在的企業經濟效益卻每況愈下。1988年,想創業的念頭一直盤旋在陳偉志的腦海之中。“別人能做得好,我們有什么不行?”幾位志同道合的同事一拍即合,決定與陳偉志一起下海經商!
彼時,溫州人精神被凝練為“敢為人先、敢冒風險、敢于創業、敢于創新”的“四敢”精神。這“四敢”也深深地激勵著陳偉志。商業流通貿易專業畢業的他,本就很有經營頭腦,投身商海以后,他成為一名從事副食品貿易的民營經濟業者。自此十余年,他與萬千溫州同鄉一樣,靠著吃苦的精神和靈活的頭腦,走南闖北,卓有成就。
2024年,陳偉志已滿60歲。當年那段熱血沸騰的創業時光,他覺得有些模糊,也有點遙遠。但每當回想起那些日子,他奔波于不同的城市時,旅途中火車的哐當哐當聲、汽車的顛簸搖晃卻總能清晰地浮現。
1995年,陳偉志已過而立之年。那一年,他有成功的事業、美滿的家庭,他以為人生會順著這條軌道,一路走下去。殊不知,命運的齒輪已悄然轉動。
當年年底,陳偉志到廣東湛江談生意??臻e之余,朋友邀他參觀當地一所民辦學校。校園寧靜,空氣清新,椰林婆娑,惠風和暢,嶄新的教學樓,充滿活力的孩子們……漫步于這樣的校園之間,陳偉志想到了自己的母親陳香紅。
陳偉志的母親是一位優秀的老師和校長,多年來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工作和學生之上。他仍清晰地記得,母親退休以后,走在街上常會遇到多年前在她所在學校的學生熱情上前寒暄問候,而母親也能一一叫得出他們的姓名,記得清所在班級和他們的班主任是誰。其實,她教過的學生,多得連她自己都數不清,“可她就是能記住,因為她對這些學生都傾注了感情”。
1994年前后,多年擔任校長一職的母親快到退居二線的年齡。陳偉志看得出來,母親是不舍得離開教育一線崗位的,他深知繼續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終日與師生為伴,將是最能讓母親快樂的事。
孝順的陳偉志便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何不自己辦一所學校,讓母親繼續從事她熱愛的教育事業?他辦學的想法得到了母親和愛人程華玲的極力支持。他們共同決定要辦一所高品質的九年一貫制寄宿學校。
就這樣,陳偉志踏進了教育行業的大門。
天上從不掉餡餅
命運并不存在于一小時的決定中,而是建筑在長時間的努力、考驗和默默無聞的工作基礎上。
1996年,投資1200萬元,在平陽這個小縣城,蓋一所占地面積30畝的民辦學校。無論放到何時,這聽起來都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
事實上,連如今的陳偉志都無法理解當初作出這個決定的自己?!斑@應當就是所謂的‘心中無數膽子大’,如果當年我有現在對教育的清晰認知,肯定要重新考慮下這個決定?!标悅ブ拘Φ馈?/p>
辦校的第一個難關,就是征地。當時,溫州的公辦學校大部分只有5畝地大小的校園,陳偉志卻想批30畝地建一所民辦學校。一時間,“是辦學校還是炒地皮”的質疑聲四起。好在陳偉志經商多年,最擅長的能力之一便是溝通。幾經周折后,他終于打消了人們的質疑,土地得以如愿獲批。
而下一個難題,接踵而來。
土地獲批后,當地村民為了承攬學校建設工程,幾番阻撓學校聘請的施工隊進場開工。陳偉志清楚地記得,經過多方協調后,校舍1996年4月12日才開始施工的。距離9月1日開學,僅有4個多月的時間?!板e過就要再等一年,沒人等得起,學校必須建好?!彼械搅饲八从械膲毫?。幸運的是,陳偉志辦好這所學校的決心得到了當地政府主要領導的支持和認同,當時參與校園建設的各方齊心協力、夜以繼日地工作,保證了工程的如期推進。
平陽新紀元學校
與此同時,還有招生難題。學校還沒蓋好,有幾個家長會報名這樣一所學校?為了招生,陳偉志不得不與學?;I建團隊一起,一一上門到學生家里做宣傳,說服家長為孩子報名。
距離開學不到一個月,學校還在施工狀態。報名的學生不斷有人退檔,學校的教師也逐漸失去了信心。到底能不能按時開學?連陳偉志自己都不敢打包票。
8月27日,離開學僅剩三天,校園內的路面仍未鋪好。就差這臨門一腳,陳偉志焦慮得寢食難安,一下就病倒了——腎結石發作,疼得站不起來。他只能虛弱地躺在床上,不斷地在腦海里盤算著剩余的工作量和時間,可身體的疼痛又讓他難以集中精力,那種深深的無力感幾乎將他淹沒。
9月1日凌晨兩點,學校路面終于完成收尾工作。“謝天謝地?!标悅ブ救玑屩刎?,當天夜里,他的病情也有所好轉。
天亮了,平陽新紀元學校如約開學?!靶录o元”就此啟航。
建校之初,幾乎凡事都要親力親為,連校舍時不時出現的馬桶堵塞、供水不足等,陳偉志也需一一過問解決。但所幸,平陽新紀元學校在他和母親、愛人的共同努力下,很快便步入正軌。這所民辦學校開始讓家長們感到驚喜:除了優美的校園和過硬的設施,學生素質和升學率都有看得到的提高。后幾年的招生中,有不少學生家長想找陳偉志要一個招生名額,他稱之為“甜蜜的痛苦”。
全情投入的陳偉志慢慢體驗到了“家長學生臉上有笑,自己心里仿佛有光”的感覺。起初,他對此感到很驚訝。漸漸地,他開始愛上這種感覺,開始越來越理解母親對教育所傾注的感情,辦學熱情一發而不可收。在幫扶納雍的過程中,陳偉志更是完整地體會到了母親那份對教育事業的獨特情懷。不知不覺中,他早已完成了從一位商人到教育者的轉變。
就這樣,在愛與責任的指引下,陳偉志帶領新紀元集團大步向前,布局大江南北,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民辦教育實體。
為孩子未來提供無限可能
智者創造的機會比他得到的機會要多。
新紀元第一所學?!疥栃录o元學校的校訓是“做最好的自己”,這是陳偉志對孩子們最美好的祝福。而為孩子的未來發展提供無限可能,是他一直以來追求探索的目標。
“辦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投入’。”陳偉志說。
他以校園建筑設計舉例,尋常的校舍第一層便是教室,而新紀元集團的校舍一樓則被打造成四面通透的長廊。這一設計的初衷在于,陳偉志相信,孩子們長時間在視野開闊的環境下學習、成長,能夠潛移默化地培養他們更加豁達的胸懷和高遠的志向。
其實,這聽起來簡單的設計會消耗大量的資金,但是在辦學這件事兒上,陳偉志一向舍得“投入”。在上海崇明建設新紀元雙語學校時,陳偉志一口氣投入了1.5億元,要求以前沿的現代理念改造裝修教學樓和整個校園。為了達到優質辦學的目標,學校還高薪聘請中方校長與美方校長各一人,并與佛羅里達州的法拉古特中學聯合辦學。
除硬件設備外,新紀元集團更注重教師的培養。集團以數十位國家特級教師為引領,著力打造優勢師資團隊,培養骨干優秀教師,自主研發校本教材打造優勢學科,讓新紀元集團學校的教學水平不斷提升。有人曾問陳偉志:“你們培養了那么多好教師,萬一人跑了,功夫豈不是白花了?”陳偉志則表示,只要“投入”了,便是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就算被培養的老師真去了別處,對整個社會來說培養出好教師也是一種貢獻。
相較于資金,他在其中“投入”了更多的心血與心思。多年的教育實踐,讓他很清楚,沒有教學質量,便沒有學校的一切,而教學質量源自于學校管理。
新紀元集團的學校遍布全國多個省市,擁有學生65000余名,教職員工7700多人,堪稱體量龐大。陳偉志是怎么做到讓這近40所學校都向著優質教育這一共同目標前行的呢?在考察蘇、滬、粵、浙等地的民辦學校后,陳偉志發現,民辦教育實體只有在合理科學的管理制度中運行,才能健康穩步發展。而這有賴于一個職責清晰、邊界明確的管理體系與制度,其核心是投資者與管理者的分離。基于此,陳偉志提出了“四制”方案:校長負責制、人員聘任制、崗位責任制、工資結構制。其中,校長負責制是關鍵。
新紀元集團精神包含:尊重包容、弘毅堅韌、仁愛無疆、與時俱進。其中對尊重包容體會最深的,便是集團每一所學校的校長。
在周遠生的記憶里,跟隨陳偉志打拼的20年來,從未見過他與誰紅過臉,“就連私下,也聽不到他對哪位同志有過怨言”。事實上,在這樣一個龐大的集團中,并不是每一位校長都能做到盡善盡美。但面對一些校長的錯誤,陳偉志永遠選擇去包容。有時,集團的領導團隊對一些員工極不看好時,陳偉志還會用“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集體”這句話來安撫大家。在陳偉志心中,取其所長、避其所短,才是善用人才之道。
2024年12月4日,團結報社記者專訪陳偉志。
與此同時,陳偉志還會給校長們充分授權和通暢的外部信息,讓他們在新紀元的平臺上自由地發揮自己的價值。在這樣的環境下,新紀元作為一所民辦集團,每位校長幾乎從任職起,便都堅守在崗位上,鮮少有更換。
在具體的教學方法上,陳偉志一直帶領同事們不斷創新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長期以來,新紀元集團秉承“尊重差異、提供選擇、開發潛能、多元發展”的辦學理念,構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成熟的教育管理和課程體系。
自2003年集團創辦高中以來,集團旗下學校累計有百余名學子被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錄取。與此同時,集團堅持國內和國際升學“雙峰并峙”發展,國際教育同樣也取得了優異成績。每年為高一級學校輸送大批優秀學生,深受國內外大學青睞。
2024年,集團各校共30名學子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以及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等G5名校和常春藤大學錄取,集團各高中應屆畢業生考入清華北大、C9、“985”“211”、世界前100名學校學生共801人。2025年錄取季,集團國際高中部200余學生,共收獲50封來自牛津大學與劍橋大學的面試邀請,平均每四人中就有一個收獲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的面試邀請……
隨著在教育領域不斷地深入探索,陳偉志的視野愈加寬闊起來,他的目光不再單單放在新紀元集團這“一畝三分地”上。
“陳偉志有一個特點,在各種會議上的發言,他的主題永遠是教育和幫扶。傳播和引領教育幫扶理念,已經成為他的一種習慣。”莫劍炯說,多年來,不論多忙,作為政協委員、民革黨員的陳偉志,始終積極履行建言獻策職能,為更多的孩子謀更好的未來。
2023年,陳偉志首次以全國政協委員的身份參加全國兩會,便提交提案10余件。其中,陳偉志在一份關于改革中考、高考英語科目的提案中建議“取消初中、高中英語的主科地位”“將高考外語必考科目改為選考科目,中考英語實行等級考試”。建議一出,因個別自媒體在轉載過程中將其解讀為“取消高考英語科目”,陳偉志一下便上了各大社交媒體熱搜榜單,各種不同的聲音紛至沓來,更有甚者質疑他是為了自己企業掙錢才提出這樣的提案。
對于這樣的質疑,陳偉志哭笑不得。可即使是受到了這樣的曲解,陳偉志仍表示,“為教育獻良策是本分,我不怕非議”。今年,陳偉志就營商環境、基礎教育等方面,再次提交社情民意信息10余篇,其中多篇獲得上海市政協、全國政協采用。
在四川省廣元外國語學校黨委書記、校長陳大向心中,陳偉志是一位“有成就、有責任、有愛心”的企業家、教育家、慈善家?!八俏覍W習的榜樣,也是我追隨的標桿?!标惔笙蛘f。
其實,這也是大多數人對陳偉志的評價。但陳偉志卻總謙虛地說,自己不是“什么家”,只是一位實踐者?!敖逃枰閼?,企業需要擔當——這就是我辦新紀元28年最大的心得感悟?!标悅ブ菊f。
談及未來,陳偉志仍選擇了那句他說了很多年的話:新紀元人永不停步,因為——責任在當下!新紀元人永不滿足,因為——理想在遠方?。ㄗ髡?郭權祺)
編輯: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