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為首都高質量發展 貢獻政協力量>要聞
建言獻策聚共識 “提”“辦”之間有故事
北京市第三代社保卡正在集中換發過程中,一張小小的卡片,可以在交通、文旅、金融等領域30多個場景使用。從曾經的“醫保藍本”到社保卡,再到如今的“第三代”,市民享受服務更加便捷。
這背后還有市政協委員提案的功勞?是的,提案有故事!為展現政協委員運用提案履職風采和黨政部門辦理提案成效,2024年,北京市政協提案委員會聯合黨政部門,開展提案故事征集講述活動。
一個個提案背后的故事就此展開……
市政協舉行“我與政協提案工作”座談會。市政協 供圖
助力發展 有效促進科學決策
2024年7月,北京中軸線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民盟北京市委多年提案“接力”,為中軸線文化之花持續綻放助力。
民盟與北京中軸線的淵源頗深,梁思成、費孝通、吳良鏞等都出自民盟。民盟北京市委副主委劉學俊介紹,2020年市文物局專門成立了申遺保護工作辦公室,并制定了《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三年行動計劃》。自那時起,民盟北京市委就聚集起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的專家,成立北京中軸線專項課題組,連續開展中軸線申遺相關重點課題研究。
從“加強中軸線文化廊道建設,為中軸線申遺和保護利用提供當代支撐”到“全力支持北京中軸線申遺工作”,從“修復古城河湖水系,弘揚中軸水韻文化”到“北京南中軸永定門至正陽門段城市更新”,多篇黨派提案有效促進各級黨委和政府部門科學決策、優化決策、有效施策。
針對“修復古城河湖水系,弘揚中軸水韻文化”提案,市水務局辦復時表示,將推動玉河下游正義路段、前三門護城河正陽橋段、西板橋遺址等部分歷史水系恢復,加強首都功能核心區水文化遺產調查研究,推動水文化遺產的保護、開放和共享。
“以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為新起點,我們將繼續形成高質量提案,同心同向,群策群力,讓北京中軸線煥發更多光彩!”劉學俊說。
一件件提案,不斷地推動著社會方方面面的高質量發展。
2023年9月7日至13日,首屆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創新北京論壇舉辦,成果豐碩:促成三大類共18家優質企業項目落戶北京亦莊,投資規模超30億元。
這個“含金量”頗高的論壇,從醞釀到形成,與農工黨北京市委專職副主委江欣2023年提交的一份提案有關:《關于充分利用國家藥監局六個技術中心集中落地亦莊,推動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提案》。
2020年,農工黨北京市委邀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到北京開展醫藥創新高質量發展專題調研,到2023年10月,該局藥品審評中心、食品藥品審核查驗中心等六大技術中心悉數落地北京經開區。
為了充分利用六大中心落地帶來的發展機遇,在提案辦復過程中,北京市藥監局、經開區管委會會同國家藥監局國際交流中心、農工黨北京市委通力合作,在2023年舉辦了首屆“北京論壇”,為首都乃至全國生物醫藥健康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集中民智 完善民生服務保障
網絡購物、在線社交、二維碼通行……數字化、智能化已經成為人們習以為常的場景。然而對于老年人來說,卻是一條“數字鴻溝”。
“多年來,我一直比較關注老年人權益保障問題,面對‘數字鴻溝’,我就公共服務智能化如何更便利于老年人的內容開展調研。”2020年,第十三屆北京市政協委員王濤將視線放在了幫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上。走訪銀行、社保機構、醫院等單位,形成基礎調研資料。
機緣巧合,在此期間王濤受邀擔任了第八屆全國大學生模擬政協提案大賽的指導老師,她負責指導的北京電子科技學院團隊的方向就是如何彌合老年人“數字鴻溝”,學生們對1000多位老人進行調查,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形成調研報告和意見建議,獲得三等獎。
征得同學們的同意,王濤將學生們的調研數據與自己的調研結合,最終形成了《關于在信息化時代彌合老年人“數字鴻溝”的提案》,在北京市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上提交。
提案交由北京市發改委辦理,所提意見建議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采納。2021年,被稱作“友好九條”的《北京市推進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行動方案(2021—2023年)》印發,對城市適老化發展拿出一系列解決方案,王濤的意見建議在方案里得以呈現。
“這幾年來,我在北京市不斷完善的民生服務保障工作中,日益真切感受著這座城市對‘數字鴻溝’的彌合。”王濤說。
集中民智,張毅的提案故事就源自她在擔任市政協委員十多年間一直推動的青少年模擬政協。
提到飛絮,張毅曾經也像許多人一樣有著慣性思維,“忍過這段時間就好了”。2021年初春到門頭溝區首師大附中永定分校參與雛鷹議事廳活動時,校園內外是漫天飛絮和地上滾動的絮球,師生們針對飛絮期間體育課“只能轉到室內”進行協商議事,探討著如何對校園周邊50余棵楊樹產生的飛絮有效治理。
從簡單的“噴”問題,到冷靜的“究”原因、謀出路,促使張毅帶著孩子們的模擬提案和調研素材找到了時任北京市政協提案委主任吳大倉,兩人聯名提交了一份閉會期間的提案——《關于大力推進楊柳飛絮治理的提案》。
雖然不是在全會期間提交,但這份提案同樣得到了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的重視,根據提案建議,市園林綠化局摸清全市楊柳樹最新家底,建立起大數據平臺,精準定位560萬株楊柳絮雌株,為楊柳飛絮精準防治奠定基礎。
“提案的辦結并不是終點,解決問題、保障和改善民生才是目的。在‘提’中切準真問題,促‘辦’時得到真解決。”張毅說。
提辦之間 惠民政策落地見效
協商、辦理、轉化……提案中的真知灼見落地,離不開黨政部門的辦理。
在辦理九三學社北京市委《關于穩步推進北京市“物業+養老”服務試點工作的提案》過程中,市民政局形成了推進“物業+養老”模式落實落地的新思路,強化了“物業+養老”模式發展支持力度,推動《關于完善北京市養老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等相關文件的擬定和出臺。
“提案的辦理不應以形成答復意見作為終結,而應借著提案辦理的契機形成一個和委員‘雙向參與’的工作機制。”來自市發展改革委社會處的提案辦理人張宜芳說。她舉例,2021年市發改委接到包括王濤委員在內的涉及彌合老年人“數字鴻溝”方面的提案6件,該類提案是很典型的發改委主辦的提案——涉及部門廣,發改委和市衛健委牽頭,市教委、市經信局、市交通委、人行營業管理部等32個部門組成北京市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聯席會議制度,并舉行市級部門聯合答復交流會議,增進了委員與政府部門的交流,對重點問題達成共識,通過聯合辦理,提高工作效能,更深入、更綜合地研究問題,推動了工作落實。
在辦理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的提案過程中,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開展了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調研活動,并根據調研成果,與行業部門、工會組織共同指導平臺推出了優化算法和規則措施,將“預估送達時間點”改為“預估送達時間段”,算法改進推廣后,騎手因超時、差評等問題導致的異常情況減少52%,用戶差評率下降67%,有效保護了騎手勞動安全、提升了消費者體驗。
在辦理《關于實現醫療救助與基本醫保一體經辦的提案》過程中,市醫療保障局成立了健全完善大病保險及醫療救助工作領導小組,會同民政、財政、衛健、稅務等多部門聯合出臺了北京市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實現了醫療救助“一站式”結算。
……
提案有故事,提辦雙方,雙向奔赴,增進共識,推動一項項惠民政策落地見效。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