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大家談
“大民生”行業 值得更多尊重
隨著生死議題的討論越來越頻繁以及生命教育的普及,公眾對死亡不再單一持以恐懼與避諱的態度,也逐漸以科學視角正視殯葬行業。但是,殯葬行業想長久健康發展,還需進一步打破偏見與歧視
2024年6月,教育部官網公布《關于同意設置民政職業大學的函》,同意在現有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的基礎上設立民政職業大學,并開設了包括現代殯葬管理在內的5個職業本科專業,標志著全國首個殯葬領域的本科專業正式設立。前不久,“高考601分女生為何選擇殯葬專業”的話題登上熱搜,讓殯葬行業再次引發關注與熱議。一反往日大家對于“殯葬”二字的避諱,越來越多的人直言“殯葬行業是與人民直接相關的行業,既守護著逝者的尊嚴,又慰藉著家屬的心靈,是真正的‘大民生’行業。”殯葬是重要的民生工作,這個“大民生”行業理應得到更多尊重與認可。
近些年,隨著生死議題的討論越來越頻繁以及生命教育的普及,公眾對死亡不再單一持以恐懼與避諱的態度,也逐漸以科學視角正視殯葬行業。但是,殯葬行業想長久健康發展,還需進一步打破偏見與歧視。
打破偏見,為殯葬行業培養更多專業人才。隨著當下社會“老齡化”的發展和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人們對殯葬服務要求越來越高,開始追求個性化和定制化的服務,讓逝者更體面地離開,讓生者更心安。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殯葬行業對于專業技能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然而,截至2023年底,全國1500余所高職院校中,培養殯葬行業人才的只有9所,畢業生每年不足千人,全國殯儀館每年的人才缺口在萬人左右。打破行業偏見與歧視,才能讓更多高校敢于開設相關專業,讓學生敢于報考相關專業,在這種“雙向奔赴”之中為殯葬行業培養輸出更多專業型人才。
打破偏見,讓殯葬從業者獲得更多職業認可與肯定。許多殯葬從業者表示,在日常生活中缺少職業底氣,要么刻意隱瞞自己的職業,要么下意識躲閃或回避工作相關話題。摒棄刻板印象,讓殯葬行業擺脫“不吉利”“晦氣”等標簽,讓殯葬從業者更受“待見”,獲得更多職業認可與尊重,增強他們的職業歸屬感,才能讓更多人愿意堅守在這個服務民生的行業里。
“讓逝者安息、生者慰藉”是殯葬服務奉行的宗旨,殯葬從業者以己之力讓逝者更有尊嚴地完成生命的謝幕。這樣的職業不該再被“有色”看待,這個行業也理應得到更多尊重與認可。
編輯: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