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專題>科技中國 使命擔當>要聞

2024年度“十大科技新聞事件”發布

2025年01月09日 09:17 | 作者:王碩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人民政協網北京1月7日電(記者 王碩)1月7日,中國科技新聞學會在國家科技傳播中心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發布了2024年度“十大科技新聞事件”“十大科技新聞人物”“十大科技熱詞”。評選活動由中國科技新聞學會主辦,以大數據篩選與廣泛征集相結合的形式形成候選名單,經院士、科技專家、媒體負責人、科普專家共同評選產生最終名單。

其中,2024年度“十大科技新聞事件”

1、 “科技三會”一并召開,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強調,錨定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謀劃,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解讀:2024年6月24日,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和兩院院士大會在北京隆重開幕。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強調,必須充分認識科技的戰略先導地位和根本支撐作用,錨定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謀劃,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2、 嫦娥六號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自動采樣返回,廣受全球贊譽。

解讀:2024年6月2日6時23分,嫦娥六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在鵲橋二號中繼星支持下,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預選著陸區,開啟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實施的樣品采集任務。嫦娥六號任務是中國航天史上迄今為止技術水平最高的月球探測任務,突破了月球逆行軌道設計與控制技術、月背智能采樣技術、月背起飛上升技術,實現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自動采樣返回,再次創造了中國航天的世界紀錄。

3、 塔克拉瑪干鎖邊工程完成“合龍”,堪稱人類治沙史上的壯舉。

解讀:2024年11月28日上午,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空白區實現鎖邊“合龍”,成功構筑起世界最長的環沙漠綠色生態屏障,這是我國防沙治沙史上值得銘記的時刻。這條耗時40多年打造的環沙漠綠色生態屏障,保護了新疆天山以南生態系統,為當地居民創造了更好的生產生活條件,展示了我國生態治理科技實力和組織能力。

4、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獲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為新時代科普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更加健全的法治保障。

解讀:隨著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科普事業還存在對科普工作重要性認識不夠、主動性不強,高質量科普產品和服務供給不足,科普隊伍建設滯后,科普基礎設施較為薄弱等問題,有必要修改現行科學技術普及法。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12月25日表決通過了新修訂的科學技術普及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其中規定,每年9月為全國科普月。

5、 我國科學家牽頭人體蛋白質組國際大科學計劃,彰顯了我國在生命科學研究領域的全球影響力。

解讀:2024年12月,《自然》雜志在線發布中國科學家領銜發起、十八國科學家團隊聯合署名的人體蛋白質組導航國際大科學計劃(簡稱“π-HuB”計劃)白皮書。這標志著中國在全球生命科學領域的地位、學術影響力以及組織領導力進一步提升,同時也展示了中國蛋白質組學研究在推動全球科技合作、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方面的重要貢獻。這是繼2001年人類基因組草圖完成發表后,破解人體構造“天書”的另一個國際科學計劃,該計劃將為人類健康管理、疾病精準防控診治及科學康養提供新理論、技術和方法。

6、 首個國產移動操作系統發布,實現了國產操作系統的自主可控。

解讀:2024年10月22日,我國首個國產移動操作系統——華為原生鴻蒙操作系統正式發布,這也是繼蘋果iOS和安卓系統后,全球第三大移動操作系統。據介紹,此前已經發布過的鴻蒙系統,由于系統底座仍使用了部分AOSP開放源代碼,而不得不兼容部分安卓應用軟件。而此次發布的原生鴻蒙,實現了系統底座的全部自研,系統的流暢度、性能、安全特性等提升顯著,也實現了國產操作系統的自主可控。據了解,目前已經有超過15000個鴻蒙原生應用和元服務上架,覆蓋18個行業,通用辦公應用覆蓋全國3800多家企業。

7、 我國科學家首次觀測到一種新的反物質超核——“反超氫-4”,將人類探索反物質又向前推進了一步。

解讀:據2024年8月21日消息,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等機構的科研人員參與RHIC-STAR國際合作實驗研究,首次在相對論重離子金碰撞中觀測到一種新的反物質超核——反超氫-4,這是迄今實驗上發現的最重的反物質超核。反物質非常罕見,而由若干反重子進一步組合形成的反物質原子核和反物質超核(即包含Lambda等超子的原子核),則更加難以產生。自1928年狄拉克方程的“負能量解”預示反物質的存在以來,近一個世紀,科學家僅發現了6種反物質(超)核。

8、 我國自主研制的300兆瓦級F級重型燃氣輪機在上海點火成功,對保障我國能源和綠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解讀:2024年10月7日,我國自主研制的300兆瓦級F級重型燃氣輪機在上海臨港首次點火成功。300兆瓦級F級重型燃氣輪機是我國首次自主研制的最大功率、最高技術等級重型燃氣輪機,技術指標與國際主流F級重型燃氣輪機基本相當。它采用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對我國燃氣輪機基礎學科進步、產業技術發展有顯著的帶動輻射作用,對保障我國能源安全和綠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9、 中國科學家博物館開館,打造科技工作者的精神殿堂。

解讀:在2024年5月30日“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當天,中國科學家博物館正式面向社會公眾開放。它是世界首個以國家名義為科學家群體建立的博物館,通過展示科學家的書信、手稿、科學儀器等珍貴史料,將抽象的科學家精神具象化,讓人們能近距離感受科學家們的愛國、創新、求實、奉獻等精神,使其得到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國科學家博物館,是一座弘揚科學家精神、打造科技工作者精神殿堂,向世界展示中國科學家風采和成就的國家級博物館。同時,它也是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有助于在全社會形成尊重知識、崇尚創新、尊重人才、熱愛科學的濃厚氛圍。

10、 江門中微子實驗探測器主體建設完成,“中微子就是阿飄”登上熱搜,引發民眾對基礎研究的興趣。

解讀:歷時9年多建設,江門中微子實驗探測器主體于2024年11月20日全部建成,計劃次年正式運行。江門中微子實驗以測量三種中微子質量順序為首要科學目標,當中微子進入探測器內部,與液體閃爍體發生作用會發出極其微弱的光,數萬個光電倍增管可以將其捕捉,從而提供給科學家進行分析研究。與此同時,“中微子就是阿飄嗎”在幾天內持續登上熱搜,引發民眾對基礎研究的興趣,同時也因此話題,產生了一批關于中微子的科普作品。

在解讀“十大科技新聞事件”特點時,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科技傳播理論研究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金兼斌指出:本次入選事件在科技創新之外,更注重科學普及、科技傳播,即是否能夠通過該事件提高公眾的科學素養,激發公眾對科學的興趣和參與度;是否有助于構建科學理性的社會氛圍。希望通過這樣的評選過程,全面展現我國科技發展的成就,同時也為科普事業的發展提供助力,讓科學的力量深入人心,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貢獻力量。

編輯:馬嘉悅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午夜性色福利视频 | 亚洲A级性爱免费视频 | 一本正道久久网综合久久88 | 五月的丁香六月的婷婷综合 | 最新理论片在线观看免费 | 日韩欧美中文日韩欧美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