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5年地方政協全會掃描>牢記囑托·履職盡責
為困境兒童撐起成長的“晴空”
——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助推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舉措落地
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組織部分提案者、提案承辦單位、自治區政協提案委員會及相關部門負責人,集中督辦民生類提案,圍繞民生領域突出問題深入調研,跟蹤問效。
2024年6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回族自治區考察時指出,“要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事業建設,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扎實推進各族人民共同富裕。”
人民政協為人民。2024年以來,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結合委員履職“服務為民”活動,多次組織委員赴縣(區)開展調研,看望慰問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助推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舉措落地,取得非常好的成效。
寧夏固原市西吉縣硝河鄉一處民房內,陽光透過斑駁的窗欞,灑在屋內一隅。一位老人正坐在矮凳上,身旁依偎著一個天真無邪的女孩。患有視力一級殘疾的虎子(化名)夫婦在旁,想要幫80余歲的老母親做點什么,卻又無能為力。
這是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委員積極響應自治區政協履職為民活動看到的一幕。2024年4月以來,調研組多次赴各縣(區)開展調研,助力完善自治區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認定工作。
記者了解到,在寧夏回族自治區,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共有5148人,他們的父母因患嚴重疾病等困難,無法履行撫養和監護責任。他們不是標準意義上的孤兒,但卻面臨著不少難題。
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法規,不斷筑牢困境兒童關愛保護網。但調研中委員們也發現,在保障事實孤兒生活、學習、安全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梗阻。“部分縣(區)基層機構還存在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政策理解不到位,執行不一致,失聯認定程序適用性不強等問題。”自治區政協委員、自治區婦女聯合會副主席馬英告訴記者。
有委員算了一筆賬:目前寧夏孤兒養育津貼為1200元/月,而城市最高低保金是830元/月,農村則更低一些。“孤兒養育津貼轉為城鄉A檔低保,明顯降低了這部分困境兒童的保障力度。”
歷時幾個月的時間,委員們聯合以社情民意信息的形式提出建議:一是進一步細化、完善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認定標準,將更多困境兒童納入保障范圍。二是優化和放寬失聯情形認定標準,簡化相關程序,為啟動司法程序困難的家庭提供法律援助。三是強化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的動態監測和精準幫扶,定期開展摸底排查。
很快,這篇社情民意信息送達相關部門。作為主辦單位,自治區民政廳第一時間組織專人對全區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現狀進行摸排,聚焦流動兒童、留守兒童和父(母)無監護能力的兒童開展監測,更準確地掌握相關情況。
2024年6月1日,自治區民政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精準排查、精確認定、精準保障”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明確對具有寧夏戶籍、年齡未滿18周歲的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合理界定保障范圍,充分吸納社情民意信息中“優化失聯情形認定方式”等相關建議,對父母有監護撫養能力但拒不履行監護撫養義務,導致兒童生活陷入困境的,可由兒童居住地所在村(居)委會向民政部門提出申請,調查核實后將兒童納入兜底保障范圍。
針對由于父母信息缺失導致失聯情形認定困難,以及因信息共享不及時、摸底排查不精準等原因發生“漏保”等問題,《通知》合理優化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父母失聯情形認定方式,將自下而上逐級認定轉變為縣級民政牽頭主動查驗。
《通知》下發后,寧夏各(區)縣民政部門嚴格按照要求,將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的認定時間由15個工作日縮短至10個工作日,為困境兒童切實撐起一方成長的“晴空”。
(本報記者 范文杰)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