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教育·聲音
以“雙技能”型人才為目標 共創學前教育新未來
剛剛過去的2024年,被很多人稱為人工智能的元年。盡管絕大多數人似乎還沒有做好準備,以更從容地面對人工智能時代。但事實不容置疑,今天,孩子們在出生時就遇到了一個幾乎全能的知識巨人,而人工智能也將從根本上顛覆人類的教育內容和學習方式。
作為學前教育工作者,我們的教育應為二十幾年后走向職場、走向社會的孩子們做哪些準備?孩子們究竟該學習什么?這都是擺在我們眼前,亟須探索解決的新問題。
在筆者看來,我國的學前教育正面臨著新情形、新挑戰,這是我們在回答系列問題時首先要關注的時代背景。一是在拔尖創新人才正在被時代疾呼,學前教育也要思考如何在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中貢獻力量,為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奠定堅實基礎;二是在人口出生率持續下降的背景下,幼兒園規模正在減少,幼兒教師的就業形勢發生著變化;三是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橫空出世,呼喚學前教育要積極實踐創新,迎接時代挑戰。
面對如上情形,需要基于宏觀、中觀和微觀多層次探索解決方案,如宏觀層面,以政策手段關注并回應幼兒教育規模、師幼比例及教師群體未來的變化;中觀層面,基于時代變化,更新學前教育的課程內容及方法技術;微觀層面,基于教師、幼兒個體發展的個性化需求,創新并理性運用人工智能,等等。
而對于每位學前教育工作者來說,了解時代需求、緊跟時代步伐具體應體現人才培養目標的轉變上。因此,我們呼吁要培養掌握“雙技能”的復合型人才。具體來說,“雙技能”就是要求受教育者既要具備卓越的創新素養,又精通人工智能應用。因為,只有把孩子培養成未來能夠使用并駕馭人工智能的創新型人才,讓他們有能力去實踐那些智能機器無法替代的工作,他們才有機會創造屬于自己的幸福生活。當然,這也對學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即我們必須先成為“雙技能”型人才。
值得欣喜的是,即將在今年6月份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為回答學前教育的系列時代之問指明了方向。而學前教育工作者們更要在一線實踐中直面自己的使命和責任,要尋找并激發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天賦與內心深處的熱愛。做到這一點,需要教育者和人工智能的多重協作,教師首先要用真愛,找到孩子的最愛;同時教師還要借助人工智能技術為兒童進行個性畫像,探索發現孩子的天賦行為,以科學全面地發展兒童的優勢潛能。
兒童是我們的未來。而未來就在我們每個人的手中,創造未來世界真正模樣的是我們自己。新的一年,讓我們共同攜手,迎接時代新挑戰,共創學前教育美好未來。
(作者系第十三屆北京市西城區政協委員、教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發明協會學前創新教育分會會長)
編輯: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