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大家談 主席論壇 委員說話 同心論壇 議事廳 微言大義 望海樓札記

首頁>要論>微言大義

名家論道 | 瞄準大面積單產提升 增強糧食生產保供能力

2025年01月07日 08:19  |  作者:程永波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近期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充分肯定了我國糧食生產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并強調“要堅決扛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重任,持續增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深入推進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這一戰略部署為新形勢下糧食安全保障工作提供了科學指引。

2024年,我國糧食產量首次突破1.4萬億斤,實現高位增產,為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提供了有力支撐。但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國內糧食供需緊平衡態勢將會長期存在。同時,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加速演變,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全球糧食供應鏈不穩定不確定性增加,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頻發等多重風險疊加,迫切需要提高糧食保供能力,牢牢把握糧食安全主動權。

持續增強糧食供給保障能力,關鍵在于實現糧食產量穩中有升。一方面要穩定播種面積,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視單產提升。受限于資源環境壓力,通過擴大種植面積提升總產量日益困難,提高單產將成為增產主攻方向。目前,我國主要糧食品種單產與國際先進水平仍有差距,特別是玉米、大豆還有較大提升空間。此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著重強調要“深入推進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為此,在穩定糧食播種面積的前提下,要加快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重視單產提升,增強糧食生產保供能力。

“藏糧于地”,夯實糧食單產提升的耕地基礎。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提升單產首要是改良土壤。我國耕地退化嚴重,質量等級偏低,中低產田占比高達三分之二以上。為此,要高質量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將永久基本農田建成現代化良田。同時,按照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思路保護耕地,推廣質量提升新技術,激發各類主體保護耕地的內生動力,實現種地養地相結合,促進耕地質量穩步提升。例如,加大土壤改良力度,采用有機物料還田等技術,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推廣深松深耕、土壤調理等措施,改善土壤物理性狀;因地制宜實施水肥一體化技術,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灌排系統,提高抗旱排澇能力。

“藏糧于技”,激活糧食單產提升源泉。培育新質生產力是提升糧食單產水平的重要途徑。2023年,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3.2%,實現了中共十八大以來的大突破大跨越。但與世界農業強國相比,科技對我國糧食增產的貢獻率仍然偏低。因此,要加大科技攻關力度,提升成果轉化率,增強端穩“中國飯碗”的底氣。一是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目前,良種對我國農作物增產貢獻率約45%,低于歐美發達國家60%以上的水平。要強化育種研發,建設國家農業種質資源庫,組建育種攻關團隊,打造創新平臺,建設育種繁育基地,壯大龍頭種業企業,針對玉米、大豆等品種進行種源核心技術攻關,提升良種覆蓋率。同時,加強生物育種技術研究,開發抗逆、高產、優質新品種,提高糧食作物的適應性和產量潛力。二是促進良機良技集成。聚焦耕整、播種、收獲等關鍵環節,研發智慧農機,推廣先進農機裝備和高產技術模式,如水稻毯苗栽插、水稻側深施肥、小麥寬幅精播、玉米淺埋滴灌、大豆大壟密植等,將科技潛力轉化為現實產量,將專家產量轉化為農民產量,將典型產量轉化為大田產量。

“藏糧于策”,構筑糧食單產提升動力。提升單產必須創新機制,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和地方政府抓糧積極性。一方面,需健全糧食生產支持政策體系,包括完善最低收購價政策,擴大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范圍,完善農資保供穩價機制和糧食價格形成機制等,強化惠農政策落實。另一方面,要在中央統籌下,構建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探索主產區和非主產區責任分擔的新局面,形成轉移支付向主產區和種糧者傾斜,糧食經營主體和產糧區因糧得利、因糧致富的新格局,最終形成各方爭相落實糧食安全責任的良好局面。

(作者程永波系全國政協常委、民革江蘇省委會副主委、南京財經大學校長)


編輯:董雨吉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一区二区欧美日韩动漫精品 | 永久免费AV无语国产电影 | 日韩中文字幕无线码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电影 | 日本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午夜三A级免费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