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理響中國·講好中國式商量故事網絡主題采訪活動>湖北
湖北黃石黃石港區政協:以“心”換“新”助老街區華麗轉身
人民政協網黃石12月30日電(記者 洪琳 李木元 宋寶剛 謝阿愁 王晶 汪凱 信鑫)夜幕四合、華燈初上,位于湖北黃石市中心的勝陽港交通路步行街迎來了一天中最熱鬧的時段——街巷里游人如織,光影交織成幀幀美景,風味美食香味四溢,不斷升騰的“煙火氣”,釋放出消費新活力。
了解一座城,要先從一條老街開始。那么,已有50多年歷史的交通路步行街,又承載了黃石市民哪些記憶?又是如何在短短一年時間內完成蛻變和更新,讓人們的幸福感“舊地升溫”?
近日,“理響中國?講好‘中國式商量’故事”網絡主題采訪活動媒體記者團走進煥然一新的交通路步行街,了解老舊步行街的“爆改計劃”,感受“一線協商”的魅力。
老舊街區煥新,民意很關鍵
交通路步行街呈東西走向,長約900米,建成于1971年,至今已有50多年歷史,是黃石市最早、最繁華的商業街區,也是黃石市的城市地標。當時道路兩側商業集中,門市密集,夜市更是繁華無比。
“黃石是一座老工業城市,經過多年社會發展,如今的交通路步行街建筑風貌單一、設施老舊、公共空間單調、缺少特色標志物等問題顯現,整體形象與現代商業不匹配,群眾對改造步行街呼聲很高。”勝陽港街道副主任周甜介紹說。
2023年2月,交通路步行街改造項目正式啟動。老舊街區煥新,如何煥新?民意很關鍵。 “商戶期望有更多的停車位、老人想有休閑的桌椅、小孩想有多彩的娛樂區、年輕人希望有打卡拍照的IP……區政協充分發揮‘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的作用,將步行街升級改造納入政協協商推進重點工作,讓改造方案更能充分、精準地體現民意。”黃石港區政協主席黃河表示。
2023年夏天,熱浪滾滾,黃石港區政協組織委員們主動下沉,深入居民家中進行走訪,堅持“一戶一策”,采取“亮身份、講政策、說好處、排顧慮、保安全”五步工作法,與相關部門、物業和居民代表逐一入戶記錄和答復樓棟居民疑慮,廣泛征求意見建議70多條。隨后針對收集到的意見建議,組織居民代表、商戶代表、物業公司以及承建方等召開了多次協商座談會。
經過反復調研協商,步行街改造思路確定以“喚醒城市記憶”為出發點,將城市文脈和地區業態相結合,通過物理空間更新、公共藝術更新、商業氛圍更新,結合現代、科技、智能、文化等元素,打造一條全新的標志性街區。
“最難的是沿街老小區的改造,涉及方方面面。”采訪中,黃石港區政協委員、勝陽港街道黨政綜合辦負責人蔣暉告訴記者,“為了彌合分歧、達成共識,我們還會帶領居民到已經完成改造的小區參觀,讓大家親眼看看改造后的新變化。這種直觀的感受可比光用嘴巴說管用得多!”
說話間隙,蔣暉指著步行街邊的一排商戶,興奮地表示:“知道嗎?當時這里還有一件特別有意思的協商故事呢!”
在改造項目啟動后,政協委員在走訪中發現,沿街搭建腳手架嚴重影響了商戶的經營,在征求了商戶的意見后,將原先的封閉施工改為貫通式搭建施工,最大限度減少對商戶的經營影響。
“但是,步行街兩側房屋大多數是商住一體結構,高層居民樓防盜網拆除成為‘老大難’問題。”蔣暉介紹,當時她和其他政協委員帶上資料,一家一戶地去“串門”,在收集完居民們的意見后,多次與承建方協商,終于提出了一個既安全又美觀的解決方案——安裝新式斷橋鋁窗戶,并在窗外增設金屬格柵,既保留了防盜功能,又能讓外立面看起來更加時尚大氣,該建議也獲得了居民和承建方認可,改造得以順利進行。
以“心”換“新”,老街區華麗轉身
以“心”換“新”,讓各方建言從“能用”到“好用”,“一線協商”勾勒出交通路步行街蝶變煥新的樣貌,也讓老百姓的期待變成了現實。
2024年元旦期間,交通路步行街以全新面貌開街。不到一年時間,步行街完成了從漸漸沒落的老舊街區到市民爭相打卡的“新晉網紅地”的華麗轉身——
新增可容納408臺車輛的自走式四層停車樓,設有1/3車位自動充電樁,可為商戶、住戶及游客提供充分停車空間;前來打卡市民和游客快速增長,僅2024年元旦跨年夜,打卡人數就達到6萬余人次;街區現有商戶193家,累計吸納就業2100余人,預計年營收達7.95億元,年稅收達1989萬元……
如今,氤氳著濃郁現代化氣息的步行街,依然保留著黃石本地濃郁的歷史文化氣息和人文風情——寬敞明亮的街道、裸眼3D大屏將虛擬和現實完美融合,街道兩側形態各異的雕塑為步行街增添了不少藝術氣息,游樂區成為孩子們玩耍的天堂……
“步行街新開街后,我們黃石港區政協‘一線協商’工作仍在繼續。我區內的政協委員仍在持續發揮各自優勢,積極建言獻策,助推街區商業業態不斷升級更新。”黃河表示。
(“理響中國·講好‘中國式商量’故事”網絡主題采訪活動由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持)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