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影視>評論
漫山遍野的花骨朵終將綻放,《有歌2024》為音樂行業“供氧”
“希望每一份熱愛,
2024年,行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一個推人、推歌的新渠道,也需要讓市場對新音樂感興趣的新邏輯。而截至收官,已經打造多首熱歌的《有歌2024》,實際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節目找到的新邏輯到底是什么?不妨結合三個數據說話,到節目里找答案。
年產7000萬首歌
新人、新歌卻更難被看到?
近年來,音樂行業推新人
如何讓好音樂被看到成為全行業的痛點。正如尋歌官蔡健雅在《有歌2024》中所說:“我們不缺好歌,只是沒有被發現而已。”而在這個過程中,音綜變成“翻唱綜”正是行業困境的一種表現,如何找到好的新歌、讓觀眾聽新歌,對音樂綜藝來說是一件越來越吃力的事;當這條傳統推歌渠道被關閉,又反過來成為行業問題的一部分。
幸好,有《有歌2024》這樣做“冒險卻正確的事”的節目出現,好音樂等到了自己的舞臺。王天陽的《你的太陽》曾在奧運期間作為重要時刻的BGM為人所知,而此次通過節目,其收獲的800萬和王天陽一樣“打工人”的共情,讓歌曲真正實現破圈并持續占據多個熱榜高位;還有在音綜里從未有完整舞臺的Dobi陳志、跑過幾乎所有音樂相關職業的“野人”孟維來、歌曲被傳唱本人卻無人知曉的周林楓……當這些新生音樂人們成功出圈,《有歌2024》已經帶來了改變,而這是一種區別于視覺化傳播的全新傳播途徑,回歸讓音樂人被看到、好音樂有回報的“內容為王”模式。
熱搜1077個
回歸
截至第十一期播出,《有歌2024》全網累計熱搜1077個,微博相關討論量破15.85億,全網話題播放量破43.6億。在年輕人聚集度很高的小紅書,《有歌2024》相關話題詞內筆記超700萬條,話題瀏覽量4128.4萬,充分說明了節目在市場主流人群中獲得的認可。
基于廣泛的關注和討論,《有歌2024》成功助推節目歌曲出圈,在各大音樂平臺累計上榜326次,收藏量破1145萬。而且被看到的絕對不只最后的“十大金曲”,如李宇春&鄧見超《老照片》、張信哲&江皓南的《褪黑素》、汪蘇瀧&黃建威的《十里亭》、蔡健雅&宋瑀哲的《海藏》等大批歌曲都獲得了諸多叫好;尤其是周林楓的《阿嬤》,在只有90秒展示的情況下獲得全網熱贊而被“撈”回節目,最終登上“十大金曲”榜單第七名。
實現如此推人、推歌的能力,得益于《有歌2024》打造了一套自己的“內容為王”機制,重構了歌曲傳播各個環節的邏輯,從前期由頂級音樂人和樂評人“嚴選”,在上千首歌里找到真正具有內容優勢的好歌;到通過頭部音樂人作為尋歌官“帶貨”,以個人能力、資源和流量實現產品包裝;最終以音綜平臺為原點,形成下游傳播終端裂變,這套邏輯能夠最大程度地實現優質原創內容兌現價值。
在此基礎上,《有歌2024》通過賽制進一步提升音綜的“好看”,以良性競爭模擬行業場景形成一個音樂篩選的機制,也讓最終殺出重圍的歌曲真正具有生命力。至此,一個具有內容、市場和社會多元屬性的傳播鏈路完善了起來。
從“7秒副歌”時代突圍而出
為當代人創造歌單
當蔡健雅與宋瑀哲帶來的《海藏》拿下第五期第一名,一條高贊彈幕寫道“口水歌的時代應該要過去了”。伴隨著類似的實驗性音樂也頻頻在節目里獲得好評,以內容為最高標準的《有歌2024》成為音樂價值回歸的一塊陣地,而建造這塊陣地的磚石來源于所有人共同的熱愛,呼喚改變短視頻以“7秒副歌”進行傳播的現狀。
其中有尋歌官們的熱愛,他們不僅用心打造舞臺,而且盡可能地把自己作為綠葉,張信哲會愿意在自己不算舒適的音域演唱,去襯托周林楓、希林娜依·高等選手的表現,表示“只要讓他們的音樂好,我
正如孟維來化用《野人》歌詞的感言所說:“漫山遍野的‘花骨朵’終將綻放。”懷揣音樂夢想與才華的音樂人們,正通過《有歌2024》從“花骨朵”盛放開來。
編輯: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