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強化科技創新引領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出創新驅動發展的鮮明信號,更為進一步推動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指明方向
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科技創新是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關鍵,進一步明確了科技創新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引擎。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科技創新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人民生活賴之以好。
2024年,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呈現前高、中低、后揚態勢。新質生產力穩步發展,科技創新成果豐碩。同時也需看到,當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我國經濟發展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在部署2025年重點任務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并從多個方面作出具體安排。這釋放出創新驅動發展的鮮明信號,更為進一步推動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指明方向。
加強基礎研究布局,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科技創新是驅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強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項目,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行動。”我們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量子科技、高端裝備等前沿領域,集中力量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如機器人領域的“機器人智能核心部件、機器人共性核心算法、全域感知與智能決策”等,為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的實施,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的建設積極發揮助力作用,加速突破一批“卡脖子”技術,搶占未來科技制高點。
加深新技術與產業融合,催生發展新動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培育未來產業。”這就要求進一步深入研究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深度融合,將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如:聚焦“人工智能﹢”的產業定位,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引領帶動相關產業的科技創新。通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對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傳統產業的賦能,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在新技術實際落地過程中,積極打造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示范應用帶動效應,打通新技術與產業融合過程中的堵點卡點,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導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向未來產業傾斜,推動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未來產業集群。
加強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建設,賦能科技創新發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健全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壯大耐心資本,更大力度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創業投資,梯度培育創新型企業。”科技創新從“0到1”的原創突破,到“1到100”的成果應用,還是“100到N”的產業化發展,整個過程都需要漫長且持續的資金投入。要圍繞完善覆蓋科技企業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深入調研、積極建言,推動私募基金、國資背景基金、養老基金、保險基金等中長期資金進入資本市場,引導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激發科技創新活力。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規范地方政府和企業行為。”知識產權保護是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重要保障,構建知識產權協同保護機制,為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提供有力保障,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科研工作者需立足本職工作,積極投身科技研發的時代洪流。更好發揮政府在資源配置中的引導、監督、服務等作用,引導企業遵守市場規則和商業道德,共同維護市場秩序和公平競爭環境。
加大科技人才引培力度,構筑人才新高地。人才是新質生產力與科技創新的核心要素和關鍵資源,應實施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不拘一格引進和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特別是科技領軍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高等學校應加強交叉復合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強化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深化校企合作,提供實操性強的課程與實習機會。要建立科學的人才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充分激發人才的創新活力和創造潛能。
加快建立容錯糾錯的激勵機制,營造科技創新良好環境。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的理念,營造追求成功、寬容失敗的人文環境,需要加速建立鼓勵科創、容錯糾錯的激勵機制,營造有力有效的政策環境,及時評估、動態調整現有政策,修改廢止有悖于激勵創新的陳規舊制,讓政策更好地引導創新、服務創新。堅持深化“放管服”綜合改革,對企業多服務、少干預,讓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默契配合、相得益彰。
“志存高遠心自近,攀登絕頂不辭勞”。面對新的挑戰,要始終堅定信心,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攻堅克難,強化科技創新引領,促進新質生產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蕪湖機器人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編輯: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