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與第一書記 · 同吃同住同勞動
“三同”日記·湖北篇丨從彩虹路到洗漱池
12月3日,石屋頭村氣溫驟降。整個村莊霧氣繚繞,山川、樹木和房屋在霧中若隱若現,朦朧而幽靜。
△湖北省政協辦公廳對神農架林區新華鎮石屋頭村的幫扶工作既問需也問計。圖為2022年6月,湖北省政協主席孫偉在神農架林區新華鎮石屋頭村深入農戶中調研。(湖北省政協辦公廳派駐神農架林區新華鎮石屋頭村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供圖。)
我們來到湖北省政協辦公廳派駐神農架林區新華鎮石屋頭村的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住所,和隊員們攀談。
窗外萬籟俱寂、貓狗亦少見。
“能在這里堅持工作10天,對年輕人而言已屬難能可貴。”我們逐漸理解了石屋頭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王平早前說過的這句話。
石屋頭,這個我們最初印象里的美麗“桃花源”,山高坡陡,缺乏娛樂與運動設施,亦缺平緩的地方,在這里,日常性的散步也是奢望。由于條件限制,孩子們常常被送往車程超過40分鐘的興山縣或林區松柏鎮上學,每周末回家一次。然而,因為住家分散,即使周末也很少看到孩童嬉鬧追逐的身影。
對于家在外地的駐村工作隊隊員們而言,“寂寞”無疑會是一種特別的考驗。
而王平和工作隊成員張文濤在這里已經住了3年半,“90后”的王柳來了也已經有一年。
“當你真正深入老百姓的生活,忙起來,就不會感覺到寂寞了?!?/p>
△為了解決神農架林區新華鎮石屋頭村老百姓的出行難題,由湖北省政協辦公廳協調,聯合省交通廳、省文旅廳、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省鄉村振興局等單位,出資數千萬元為村里修建了一條柏油路。路中間有著用紅黃藍三色涂料標識的車道分界線,形似彩虹,故冠以“彩虹路”之名。人民政協報融媒體記者 李玉禎 攝
抬眼望去,從眼前一直蜿蜒到山頂最高一戶人家的便是被老百姓常常掛在嘴邊的“彩虹路”。幾天前,工作隊也正是沿著這條路把我們從村外接來的。
“即使幫扶,你也要到田間地頭去。不實地了解,你完全想象不到村民會遇到哪些困難,有哪些需要?!闭勂饚头龉ぷ鳎跗筋H有些感受。
2016年,修建神農架高鐵站時,由于要運送挖涵洞時產生的石渣,把連接村莊與外界的唯一一條窄窄的水泥路壓壞了。這讓2017年剛剛擺脫貧困的石屋頭村再次陷入交通困境,百姓被封在深山里,出行困難。
2021年7月,駐村工作隊來到石屋頭村。之后,湖北省政協主要領導多次到石屋頭村調研。幾經協調,最終由省政協辦公廳牽頭,聯合省交通廳、省文旅廳、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省鄉村振興局等單位,出資數千萬元修建了這條百姓期盼多年的柏油路。路中間有著用紅黃藍三色涂料標識的車道分界線,形似彩虹,故冠以“彩虹路”之名。2022年12月,這條路全線貫通,全長9.32公里。
駐村工作隊做的另外一件常被群眾點贊的基建幫扶是修水渠。王平在一次田間和村民聊天時,聽到他們反映,“水渠不行了,還沒流到田里,水就漏了一半?!蓖跗阶屑毝c查看,發現有村民甚至用木板把漏水的地方堵住。在湖北省政協辦公廳幫扶資金的支持下,2300多米的灌溉水渠和近1000米的防洪灌溉水渠得以修復,最終解決了全村500多畝耕地的灌溉和排澇問題。水渠修好后,水稻畝產量由三四百斤增加到了1000斤左右,甚至有村民家的水稻畝產達到1200斤。
△在神農架林區新華鎮石屋頭村,家家戶戶門前都有一個洗漱池。這些洗漱池是湖北省政協辦公廳協調省政協委員中的企業家援建的。修建目的是想讓村民們從田里回來后,能有個地方洗洗身上的泥,從而保持室內衛生。圖為一戶村民家門口的洗漱池。人民政協報融媒體記者 賀春蘭 攝
在村里每戶門前,都矗立著一個洗漱池。這些洗漱池也是湖北省政協辦公廳協調援建的。而洗漱池的修建源于工作隊頗為暖心的考慮:“我們是想讓村民們從田里回來后,能有個地方洗洗身上的泥,這樣屋里也會更干凈些?!睆埼臐┖竦匦χf,“洗漱池的修建還吸納了村民的意見。以前,有的村民在室外安裝過洗漱池,但是因為用的是水泥材質,冬天被凍裂了?!庇谑牵v村工作隊統一給大家訂購了大理石材質的洗漱池。
除了農業用水外,駐村工作隊還幫助村里對村民的飲用水設施進行了改造,修建了一個大大的蓄水池。如今,大家再也不需要挑著擔子去井里打水喝了。山泉水直接匯聚到蓄水池中經過過濾處理后,通過水管流入各自家中。而為了防止地勢高的人家浪費水資源,導致地勢低的人家因為水流小而引起矛盾,駐村工作隊還安排給每家每戶安裝了水表,以敦促大家形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
從修路到修渠、從洗漱池到蓄水池,自派駐駐村工作隊以來,湖北省政協辦公廳先后投入近400萬元幫扶資金用于石屋頭村生產生活基礎設施的改造。幫扶過程中,既問需也問計,既有物質設施的幫助也有觀念的引導。
“提高鄉村基礎設施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人居環境舒適度,讓農民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绷暯娇倳浀倪@一要求,在湖北省政協辦公廳的幫扶下,正在石屋頭村逐步變成現實。
編輯: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