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熱烈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鏡”中看澳門·委員訪談
全國政協委員邱庭彪:中央政府的支持,是推進“一國兩制”在澳門取得更大成就的最大底氣
“2019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大會暨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發表重要講話,對新一屆特區政府提出4點希望:一是堅持與時俱進,進一步提升特別行政區治理水平;二是堅持開拓創新,進一步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三是堅持以人為本,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四是堅持包容共濟,進一步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全國政協委員,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六、七屆立法會議員邱庭彪回憶起當時的場景,向記者展示了一張當時會場的照片。
“非常榮幸,我在現場,見證了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邱庭彪表示,如今,五年過去了,澳門按照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四點希望不斷穩步發展,進一步提升了特區治理水平,推動了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保障和改善了民生,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在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及澳門內外環境新變化下,繼續不斷鞏固和發展同“一國兩制”實踐相適應的社會政治基礎,在愛國愛澳旗幟下實現最廣泛的團結,使澳門“一國兩制”始終沿著正確軌道前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產業經濟升級創新,民生福祉持續改善
“回歸前,澳門的經濟相對單一,機會較少。”作為參與者和見證者,邱庭彪深刻感受到澳門經濟、社會、民生發展變化對職業發展的影響,“如今,隨著經濟多元化發展,市民得以在不同領域中探索和成長,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道路,并參與到澳門經濟社會發展中。”
邱庭彪介紹道,如今的澳門,在經濟方面,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積極推動非博彩元素的發展,按照建設世界旅游休閑中心的目標要求,做優、做精、做強綜合旅游休閑業;持續推動中醫藥大健康、現代金融、高新技術、會展商貿和文化體育等四大重點產業板塊發展,著力構建符合澳門實際且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結構。“這些都為市民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亦促進了產業的發展,各類新興企業和創新項目不斷涌現,更為城市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特區政府亦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特別是住房、醫療及老少的照顧等方面,全力推進優化社會民生事業,使得市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大幅提高。”邱庭彪表示。
愛國愛澳血脈流淌,多管齊下傳承精神
“多年來,愛國愛澳的優良傳統,始終流淌在澳門同胞的血脈之中。”邱庭彪認為,廣大澳門同胞素有愛國傳統,富有強烈的國家認同感、歸屬感和民族自豪感,這是“一國兩制”在澳門成功實踐的最重要原因。因此,講好澳門回歸故事、傳承愛國愛澳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為推動澳門愛國愛澳教育,培養青年對社會、國家的認同及歸屬感,特區政府于2020年善用澳門回歸賀禮陳列館的部分空間,通過打造一個集展覽、培訓、多媒體及影視于一體的綜合場地,設立了青少年愛國愛澳教育基地。如今,基地已累計接待逾30萬人次的青少年參與活動。”邱庭彪介紹說。
如何進一步完善愛國愛澳教育工作?邱庭彪建議,應結合愛國愛澳社團的優勢發揮,定期辦好《全民國家安全教育展》,善用青少年愛國愛澳教育基地,組織交流團或交流營等,以青少年及廣大居民喜聞樂見的方式,通過圖文并茂、親歷親聞等形式,宣傳國安知識和法律,推動國家安全教育活動與時俱進,使青少年更深刻地認識國家發展歷程,不斷提升青少年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增強青少年維護國家安全的意識,培養更多愛國愛澳人才,確保澳門特區“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發揮澳門優勢作用,促進經濟多元發展
澳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心城市之一,在大灣區整體發展中具有獨特的優勢。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支持澳門建設世界旅游休閑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也指出,澳門應建設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在邱庭彪看來,澳門在大灣區中所擔當的角色及定位非常清晰,澳門應以更積極的姿態,投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新時代,中央政府的支持是推進‘一國兩制’在澳門取得更大成就的最大底氣。”邱庭彪表示,在未來,澳門可以通過推動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文化創意產業,進一步融入大灣區的發展,在將世界各地的旅客帶進來同時,鼓勵企業從大灣區走出去,通過增強與周邊城市的合作,促進區域內的經濟合作,共同打造區域經濟一體化,推動澳門的可持續發展。
“感謝國家對澳門的大力支持,讓我們能在和平盛世下,更好地實現夢想。”在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的歷史時刻,邱庭彪發自肺腑地表達了對國家的感恩之情,并對澳門的未來寄予厚望:“相信我們一定能進一步發揮澳門獨特地位和特殊優勢,做好中葡合作‘精準聯系人’,充分發揮‘雙循環’的節點作用和‘走出去’‘引進來’雙向開放的平臺作用,積極參與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新時代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開放作出新貢獻。”
編輯: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