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熱烈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鏡”中看澳門·委員訪談
全國政協委員高錦輝: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澳門青年心中扎根
“哪張照片最能體現您對澳門25年發展變化的印象?”面對記者的提問,全國政協委員、澳門培正中學校長高錦輝拿出了一張一直珍藏的照片——
照片左邊是一幢逾百年歷史的充滿南歐風格的古建筑,早期為澳門一代望族盧家的宅邸,如今是培正中學的行政樓,已列入澳門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這幢飽經風霜、中西合璧的建筑,見證了培正中學在澳門篳路藍縷、不斷發展進步的歷程。照片右邊是培正中學75周年紀念大樓,目前是中學教學樓,至今已有60年歷史。彼時的澳門市道蕭條,學校經營也是左支右絀,如今大樓經過多次修葺翻新,舊顏新姿,與行政樓古今輝映。
與這兩幢見證澳門歷史的大樓合照,高錦輝由衷感慨道:“與國偕行,與校偕行。我是培正中學畢業的,在培正中學工作了40年,今年正好60歲。有幸見證澳門回歸祖國前后諸多高光歷史時刻,也見證了祖國和澳門的騰飛巨變,與有榮焉。”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愛國愛澳精神
今年是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也是培正中學創校135年,同時還是培正路環校部開學的一年、培正中學再獲澳門特區政府頒授教育功績勛章的一年。
這一年,對高錦輝而言注定不平凡。
“回歸以來,澳門各個方面迎來飛躍式的發展,澳門特區的教育在‘一國兩制’‘愛國愛澳’的偉大旗幟下也結出了累累碩果。”高錦輝表示,澳門回歸祖國25年來,教育從單一走向多元、公平、優質、綜合的融合發展模式。在中央政府的全面支持及澳門市民的全力配合下,特區政府通過制定教育中長期規劃及檢視機制,推進教育改革,從宏觀優化教育體系,提升教育品質,成效明顯。
“我們都是偉大時代的見證者!”在高錦輝看來,講好澳門回歸祖國前后的故事,把愛國愛澳精神傳承好,是每一位澳門教育工作者責無旁貸的使命。特別是面向青少年,要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鞏固“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思想基礎,讓愛國愛澳核心價值薪火相傳。
高錦輝介紹,一直以來,培正中學堅持母語教學,堅持以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教學方針。作為新一代的培正青年,不僅要努力學習各種文化知識和社會技能,更要培養對文化與藝術的興趣。要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澳門青年心中扎根,從而堅定文化自信,增添民族自豪感。
推動澳門“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
作為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高錦輝對“一國兩制”在澳門的成功實踐深有體會。
“澳門在‘一國兩制’實踐中的成功經驗為這一政策的豐富和完善提供了三點啟示。”高錦輝表示,首先,堅持“一國”原則,確保國家安全和穩定,同時尊重和維護澳門高度自治,使得澳門能夠在國家的框架內保持獨特性和發展優勢。其次,強調法治的重要性。通過健全的法律體系和有效的治理機制,增強社會的信任感和凝聚力,為澳門的持續繁榮穩定保駕護航。再次,澳門在經濟發展上注重多元化,積極推動旅游、文化、會展等產業發展,提升了市民的生活水平,也為“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高錦輝認為,在新時代,應繼續推動澳門“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加強國家意識和民族認同教育,增強澳門市民對“一國兩制”的理解和支持。要進一步深化澳門與內地的交流合作,拓展經濟發展空間,推動創新和科技發展,提升澳門的競爭力。同時,繼續完善社會治理,關注民生福祉,確保市民共享發展成果。
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進一步發揮澳門優勢
“一國兩制”給予澳門靈活的發展空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同樣讓澳門充分發揮自身獨特優勢。
“在教育方面,重視教育領域革新,加大投入優化資源,培育本土專業人才,同時廣納國內外賢才,構筑人才高地。”高錦輝認為,澳門的學校可加強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教育合作,開展師生交流、課程共建等項目,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和先進教學理念,為經濟多元發展筑牢人才根基。
高錦輝還建議,澳門應強化產業協同,與各地互補共進,積極投身科創潮流,培育高新技術產業,在經濟多元化方面取得更大進展;深化文旅融合,攜手打造精品線路和文化活動,提升旅游文化內涵;借助與葡語國家的聯系優勢,拓展對外交流平臺,促進貿易往來與文化交流;繼續關注民生改善,確保居民享有高質量的生活環境和社會保障,讓每一位市民都能享受到發展成果;積極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更好地實現澳門高質量發展。
“有祖國支持,澳門將團結奮進,開啟新征程,各項事業持續前行,邁向更輝煌的未來。”高錦輝深情寄語。
編輯: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