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委員評論
深入領會對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
五個“必須統籌”是在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五個必須”規律性認識基礎上的進一步豐富發展,二者邏輯一致,內在統一,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做好2025年的經濟工作提出五個“必須統籌”,即“必須統籌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關系,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經濟秩序。必須統籌好總供給和總需求的關系,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必須統籌好培育新動能和更新舊動能的關系,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統籌好做優增量和盤活存量的關系,全面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必須統籌好提升質量和做大總量的關系,夯實中國式現代化的物質基礎”。
五個“必須統籌”是在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五個必須”規律性認識基礎上的進一步豐富發展,即“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必須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協同發力,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和強大生產能力的優勢,使國內大循環建立在內需主動力的基礎上,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必須堅持依靠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激發和增強社會活力。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以高質量發展促進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發展和安全要動態平衡、相得益彰。必須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在黨的統一領導下,團結最廣大人民,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把中國式現代化宏偉藍圖一步步變成美好現實”。
“五個必須”與五個“必須統籌”蘊涵的理論內涵和政策要求有所不同?!拔鍌€必須”的理論性和原則性要求更高,五個“必須統籌”的實操性和對策性要求更強,但二者邏輯一致,內在統一,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不是相互替代、各管一段的。因此,要深刻領會今年中國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必須把這兩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規律性認識聯系起來,弄懂其中共同的本質規定和演化邏輯,溫故而知新,整體化地學習。
二者都聚焦“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這一中心任務。黨的二十大擘畫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不僅明確中國式現代化是今后一個時期我們黨的中心任務,而且明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主要特征和本質要求,強調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因此,二者聚焦的中心任務一致,本質要求是統一的,后者要遵循前者提出的要求和規定。
二者作為做好經濟工作的原則性部署,在執行中必須始終銘記“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集中全部精力抓牢“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章程》更明確要求:“中國共產黨在領導社會主義事業中,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其他各項工作都服從和服務于這個中心。”因此,一定要打好政策“組合拳”,切實加強財政、貨幣、就業、產業、區域、貿易、環保、監管等政策和改革開放舉措的協調配合,完善部門間有效溝通、協商反饋機制,增強政策合力。尤其要把一些部門制定的非經濟性政策統一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向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工作聚焦,向宏觀經濟政策對標,統籌政策制定和執行全過程,提高政策整體效能,從根本上避免“合成的謬誤”。
二者都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豐富和發展,是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具有普遍性。只有理論聯系實際,與各地各部門的特殊性、專業性有機結合起來學習,才能增強貫徹的針對性,取得好的實效。因此,要防止學習上的教條主義和實踐上的空談主義,真正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蘊含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真諦學到位,融會貫通,成為推動新時代高質量發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家里手”,當好踐行黨的創新理論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行動派、實干家。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中國市場經濟研究會會長]
編輯: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