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資訊
鑼鼓街舞皆入戲,“燃”出新國風
記者 姜方
傳統武術的剛勁中,融入現代舞的靈動和街舞的爆發力;旋轉翻騰的凌厲打斗,與密集緊湊的戲曲鑼鼓相呼應……中文原創新國風音樂劇《錦衣衛之刀與花》將于本月24日至明年1月12日在上海上劇場完成首輪演出。在昨天的見面會上,一群當紅青年音樂劇演員踩著戲曲臺步、手持大刀登臺。
“這是一部極具浪漫主義色彩和詩意的作品,致力于探索屬于我們中國人自己的音樂劇風格。”該劇導演、編舞劉曉邑話語間有著勃勃的“野心”。“音樂劇《錦衣衛之刀與花》是劇伙音樂繼《悟空》《南唐后主》《南墻計劃》《楊戩》等劇目之后,再度集結原班人馬,歷時兩年前期創作、四輪工作坊打磨的作品。”制作人和曉維告訴記者,新劇力求重塑屬于中國故事的審美風貌。明朝宣德年間,一國之君醉心斗蟋之戲,藩王宦官各懷鬼胎,靖難遺孤伺機而動……編劇沈亮與孫浩程反復推敲,劇作以風舞陽和梅霜花的視角切入,帶領觀眾穿梭于喧鬧市井和皇城秘境,見證永樂盛世的余暉和靖難之役的遺傷。
“劇名中的‘刀’象征鋒利與冷酷,既是殺戮的工具,也是保護的利器;‘花’則柔軟美麗,是希望的化身,也是無數脆弱小人物的象征。”該劇編劇、作詞孫浩程解讀,“刀與花”的意象貫穿劇情始終,在忠誠與背叛、道德與情感的煎熬中,賦予角色強烈的個性與情感張力。刀與花的對立與交融,也在人物成長的弧線中,展現出人性反思。而整部音樂劇的歌詞也將努力做到言之有物,同時體現中文的美感。
從《盛世》《籠中斗》到《花間藏刀》《瓷器》《刀與花》,在昨天的《錦衣衛之刀與花》見面會現場,葉麒圣、張澤、張智涵、毛二、徐杭、吳志軍等主演表演了劇中片段。風舞陽的嘻哈旋律跳脫而靈動,展現草根少年的不羈與堅韌;東廠宦官則以搖滾布魯斯加嗩吶的搭配,在陰狠中透著幾分夸張與滑稽……記者發現,與大部分音樂劇不同的是,《錦衣衛之刀與花》的舞蹈難度特別高,為了幫助演員們找到最佳狀態,劉曉邑在排練廳內刮起“點殺”旋風——點到哪個演員,就得把全劇舞蹈跳一遍。而音樂創作中,中國傳統音樂的古風古韻與當代電音的潮流元素“走到了一起”。“輕快俏皮、令人莞爾的戲曲與回響貝斯、擺動低音、嘻哈等音樂風格穿插交融,力求為每個角色賦予鮮明的音樂主題。”該劇作曲、編曲張博介紹。
飛魚服與繡春刀,是錦衣衛代表皇權的身份標志。音樂劇的舞臺上,又會對其作怎樣的詮釋?“明代服飾‘上承周漢,下取唐宋’。不同場合、不同身份地位有諸多形制,強調端莊儀態、宏美氣度,也體現禮儀規章和森嚴等級。”《錦衣衛之刀與花》服化設計劉善通和趙欣介紹,將飛魚服運用于戲劇舞臺,在遵循衣裳章法的同時,也根據角色形象、動作需求,進行融合與藝術處理,突顯舞動時的飄逸感和武打時的力量感。“我們嘗試了很多肌理和色彩,每一件戲服散發的光澤度、色彩和細節處理,都要跟角色氣質貼合。比如梅霜花前期被操縱于宦官手下,他的官服胸前有一些編織物的裝飾,看似瘦骨嶙峋,又像一個牢籠,體現壓抑隱忍和束縛感。”
舞臺上的繡春刀,既是角色手中的官刀,也在舞美設計徐肖寰的巧思下成為一個重要的隱喻符號,展現了明代宣德年間的權力斗爭、世代仇恨與家族命運的三重張力。《錦衣衛之刀與花》由上海劇伙音樂文化有限公司出品制作。
編輯: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