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委員履職故事
何麗霞:讓遠方聽到達斡爾
何麗霞(右二)正在為學生講解達斡爾族歌曲唱詞。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何麗霞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梅里斯達斡爾族區政協常委,梅里斯達斡爾族區文化館館長,達斡爾族女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金秋9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各民族共同開拓了祖國的遼闊疆域,共同締造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共同書寫了輝煌的中國歷史,共同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共同培育了偉大的民族精神?!?/p>
何麗霞坐在臺下聆聽著,內心早已熱血沸騰。當何麗霞穿著達斡爾族傳統服裝,與來自全國各地的兄弟姐妹談笑風生時,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我感到自己很渺小,同時也感到自己很重要?!?/p>
渺小,是因為自己只是一位普通的基層文化工作者;重要,是因為身后站著培養她、支持她的齊齊哈爾市梅里斯達斡爾族區各族干部群眾。
文化故事留下來
1997年,當21歲的何麗霞剛剛進入梅里斯達斡爾族區文化館工作時,無論是對于傳承民族文化,還是對于改善家鄉面貌,都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新兵”。
那時,何麗霞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女高音歌唱家,將達斡爾族音樂帶向更大的舞臺。然而,工作一段時間后她發現,有的本地群眾對達斡爾族文化藝術也不夠了解。從那時起,何麗霞暗暗定下一個目標:讓大家喜歡上達斡爾族音樂。
為此,她從未停止學習的腳步。2012年,何麗霞在中國音樂學院進修期間,去了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匯演現場,觀看了黑龍江省打造的反映嫩江流域少數民族藝術的精品劇目《達斡爾人》。何麗霞為之震撼和感動,“我為自己的民族有著璀璨的文化和厚重的歷史無比自豪,也因此產生了深厚的使命感。”
畢業后的何麗霞回到梅里斯,《達斡爾人》這臺劇目卻隨著演員逐漸離去而封存。何麗霞覺得可惜,于是在2015年年末,她走上了復排《達斡爾人》的旅程。為了復排這臺劇,性子堅強的何麗霞哭了三次。
當時梅里斯區文化館只有10余名專業演員,排演所需的80多名演員,是何麗霞一個個找來的。她告訴大家,“人們對達斡爾這個民族不了解,因此我們總是很難走出去。現在有這么好的一臺劇,我們只要復排成功,就為民族文化傳承作了貢獻。人活一種精神……”她說著說著就哭了,“我們要做成這件事,你們一定要支持我?!?/p>
如今回想起來,何麗霞說,“我都不知道當時用了何種方法和力量,說服他們跟我走的?!弊罱K何麗霞拉起的隊伍,有民族村屯的農民,有業余文藝愛好者,還有教師和退休干部。
排練到《遷徙》這一篇章時,演員們由于不了解這段歷史,始終進入不了狀態。何麗霞就跟他們講述歷史、講解劇情,多次編排、多次示范,講到動情處幾度落淚。演員們深深投入劇情角色,有時無法自拔,大家不知道流了多少汗水和淚水。
2016年夏天,《達斡爾人》在梅里斯達斡爾族區第29屆庫木勒節正式演出,現場聚集了幾萬人,效果空前震撼。演出結束后,全體演職人員哭了,不少人現場被感動得潸然淚下。當地群眾重新樹立了對達斡爾族文化的理解與尊重,一大批非遺傳承人也受到鼓舞。
此后,何麗霞又帶領團隊登上了中國外交部黑龍江省全球推介會的舞臺,并陸續參加了第十二屆中國民間藝術節、中國原生民歌節等大型活動。何麗霞說:“大家有了自豪感,也就有了傳承的積極性。”
基層文藝演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植根于和而不同的多民族文化沃土,歷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發展至今的文明。要重視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和傳承,支持和扶持《格薩(斯)爾》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培養好傳承人,一代一代接下來、傳下去?!?/p>
在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和傳承的道路上,何麗霞從未停止前進的腳步。
自從2017年擔任區文化館館長以來,何麗霞組織大家在梅里斯區陸續建立了31個文化館分館和8個傳承基地。
隨著《達斡爾人》復排取得成功,文化館這幾年陸續引進了40余名專業人才。而參與《達斡爾人》演出的業余愛好者們,也加入了各個文化志愿者團隊。何麗霞把各個村屯、社區零散的文藝愛好者、非遺傳承人組織起來,成立文化館分館和傳承基地,提供培訓,定期組織匯報演出。“一方面是為了實現群眾文化的普及,更重要的是,讓大家都能夠活躍起來。疫情期間,我要求各分館不要閑著,每個人錄制小節目發布到網上,各個分館相互促進?!?/p>
此外,何麗霞還帶領各個分館的館員深入鄉鎮,組織開展了“紅色輕騎兵”“六進”(進景區、進社區、進村屯、進校園、進工廠、進軍營)等活動,截至目前,共創編120余部聲樂舞蹈作品,每年開展文化惠民演出120余場,實現了村村有舞、戶戶有歌。
達斡爾族的“哈庫麥勒”歌舞和“烏欽”說唱2006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何麗霞特別聘請了達斡爾族民間藝人,作為文化館非遺傳承班的教師,幾年間共組織培訓活動百余場,培訓傳承人近萬人次。而考慮到非遺傳承隊伍年齡普遍偏大,何麗霞還走進校園傳授非遺技能。同時,何麗霞開辟了網絡教學的新途徑,常年開展非遺傳承培訓大講堂系列活動,并開設了《梅區非遺人》《梅園新學社》等線上系列專欄,為全國各地的民族文化愛好者研究達斡爾族文化提供了豐富而寶貴的資源。
除了文化傳承,何麗霞還鼓勵非遺傳承人謝丹妹成立了達斡爾刺繡培訓班,帶動鄉村婦女增收,幾次參與大型展演,都會帶上這些刺繡制品進行展示。
何麗霞的想法依然樸實:“我希望大家都能活躍起來,都能心存熱愛。”
非遺傳承走出來
“梅里斯這個地方不大,但政協委員要時刻關注民情,敢于發聲,勤于履職?!焙嘻愊颊f,自從成為政協委員,她便希望用自己的專業為家鄉發展出一份力。
近年來,達斡爾族的傳統文化越來越多地被世人所了解,梅里斯區非遺工作也呈現出了良好的保護和傳承態勢。然而常年工作在文化戰線的何麗霞感到,目前社會上對達斡爾族文化的認識和重視還是不夠。從文旅融合的角度看,有文化的地方缺景觀,有景觀的地方少文化。
因此,2021年何麗霞提出了《關于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資源促進全域旅游產業發展的建議》提案,提出一系列具體建議,包括集中梳理并挑選出幾項最有代表性的民族元素,如四牛軛杠犁、魚罩、大轱轆車、介子房等,制作出一批精美的藝術品,投放到景區景點。此外,還可以將達斡爾族極為有趣的捕魚文化等,注入依江依河的景點,調動游客興趣,增強互動性。
下一步,何麗霞還計劃在推廣民族傳統節日方面進行調研和建言?!皬娏Υ蛟烀褡逦幕臐夂穹諊M一步做大做強民族節慶活動?!焙嘻愊冀ㄗh,抓好“庫木勒”“抹黑節”等傳統節日品牌,打造出一系列節慶活動,吸引更多賓客,帶動梅里斯區旅游發展。
何麗霞提出的相關建議得到當地黨委政府的重視,如今,梅里斯區已建起一個單獨的小劇場,足以滿足各種演出、傳承、培訓需求。不久前,區政協在文化館建起了文藝界別政協委員活動室,何麗霞經常與其他政協委員一起下鄉,不僅為村民帶去精神食糧,也傾聽他們的訴求,帶去創收的途徑。
每天,何麗霞需要負責基地培訓、線上課程、資料收集等多項工作。她笑著說:“我感覺每天頭發都是豎著的,就沒放松過?!?/p>
然而,何麗霞并不覺得辛苦。她的想法一如她當初對業余演員說的那樣:“人活一種精神?!倍嗡木瘢俏幕瘋鞒?,是家鄉發展,是履職盡責。(本報記者 張 園)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