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理響中國·講好中國式商量故事網絡主題采訪活動>青島
在青島老街區尋找新活力
“一二一,上街里,買書包,買鉛筆,到了學校考第一。”在山東青島,這首傳唱了近一個世紀的童謠,總能輕易勾起老青島人的回憶。童謠中的“街里”正是市南區的中山路——一條始建于1897年的商業街。曾幾何時,這條百年老街一直是青島人引以為傲的名片,且有“先有中山路,后有青島城”之說。
然而,隨著城市發展重心東移,中山路一度沉寂。
2019年,青島市委、市政府全面推動歷史城區的保護和更新,確定了“留住歷史根脈,保護好特色文化街區,打造青島新的百年地標,以里院改造帶動老城復興”的發展方向。
隨后,市南區委、區政府把中山路區域保護改造列為“一號工程”。市南區政協圍繞區委中心工作,把歷史城區改造更新列入主要協商議題,深入調研,積極獻策。
老城區復興按下“快進鍵”。
如今,“老街里”在保留老建筑原始風貌的基礎上,導入了時尚活力的新產業、新業態,成為集文化、藝術、商業、旅游等業態于一體的特色街區。
而距離中山路不遠的市北區大鮑島片區,更是青島最早的傳統民居——里院的起源地。這種由西式洋樓和四合院巧妙結合的建筑形式,孕育了青島的商貿文化、都市文化和市井文化。
如今的大鮑島老城,正聚焦“年輕力”,打造出一批新場景、新業態,逐步重塑著老城商業格局,為歷史城區持續繁榮復興注入新鮮活力。這背后,與青島各級政協的努力息息相關,多位委員相繼為此奔走、建言獻策。
“我從小在老城區長大,能為其發展獻計獻策,我覺得非常榮幸。”市北區政協委員戴娜的話道出了許多政協委員的心聲,“委員在深入調研、建言獻策的同時,也在積極宣傳里院的文旅特色,為老城區的未來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市政協常委鄧慶堯建議,要把重心放在“歷史城區”,而不能僅僅局限在“歷史建筑”,從整體入手加以保護利用,更能真實反映其價值,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青島老城區應實施分級分類保護策略,合理引入多樣化的商業業態,加強道路、停車位、公共廁所等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獨具特色的精品旅游線路,加大對文化名人故居的挖掘保護、精心講述青島故事等,推動青島歷史城區保護從1.0邁向2.0、3.0。”市政協委員郝照明說道。
市北區政協主席陳忠偉介紹,市北區政協圍繞城市更新建設與老城復興提出提案27件,其中,于鏡龍委員《夯實歷史城區發展基礎,助力全區旅游品質提升的建議》,張海濱委員《以韌性城市建設思維推進市北區城市更新的建議》,孫燕飛委員《關于推動城市更新高質量發展的建議》作為區政協重點提案督辦。
市歷史城區保護更新指揮部辦公室執行主任陳啟表示,歷史建筑和傳統風貌建筑是城市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價值要素是歷史文化底蘊最直觀的體現,保護好價值要素就是保護了老建筑的“根”和“魂”,也保護了老青島最珍貴的歷史記憶。
漫步在青島起伏錯落的里院街道,穿梭于歐陸風情的老巷,耳邊響起了《一百年一瞬間》的悠揚旋律:“你的身后擁有故事成篇,你的回眸寫滿風云幻變。一百年一瞬間,與你同見滄海桑田……廣興里啊,隨時光變遷,想見你初時芳華一面……”這動人的歌詞,正在訴說著里院歷經的百年滄桑與變遷。
隨著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項目在青島的不斷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逛百年老街已經成為游客來青島旅游的一種全新體驗。(記者 馬嘉悅 李木元 宋寶剛 位林惠 劉乙潼 袁世鼎 滿達呼 劉冠雄)
(活動由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持)
編輯:馬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