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兩岸>熱點聚焦
民進黨惱羞成怒不只因宋思瑤,更怕“馬龍效應”
應馬英九文教基金會邀請,11月27日至12月5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浙江大學、福建師范大學、北京體育大學7所大陸高校的40名師生赴臺訪問。在臺期間,他們與臺灣大學、臺灣清華大學等島內六所大學師生交流,赴日月潭、臺北故宮博物院、淡水老街等地參訪,行程遍布臺北、臺中、新北和新竹等縣市。
值得一提的是,奧運金牌得主馬龍和楊倩作為此次大陸師生團中的“流量擔當”,所到之處都是前來追星的臺灣粉絲,兩岸師生交流更加活絡。
5日中午在桃園機場,很多粉絲自發前來送行,當馬龍、楊倩以及被眾多臺媒稱為“神仙妹妹”的清華大學彭弋航等參訪團成員現身時,他們紛紛高喊“歡迎再來臺灣!”
大陸師生一行也是“滿載而歸”,拎著大包小包辦理值機手續,這里的東西有不少是臺灣朋友和粉絲送的,裝滿了來自寶島的關愛。
然而,與此同時,臺灣陸委會主委邱垂正在臺立法機構接受備詢時卻聲稱,將對邀請大陸高校師生訪問團的馬英九基金會進行“行政調查”,并可能會要求馬英九基金會一段時間內不得再邀請相關團體抵臺交流,禁止期限從6個月至5年都有可能。邱垂正給出的理由居然是“大陸高校師生訪問團成員、復旦大學女生宋思瑤在接受媒體訪問時使用‘中國臺北隊’這一不妥當的發言”。邱垂正的言論讓島內輿論嘩然——陸生的一句“中國臺北隊”就讓民進黨惱羞成怒到要暫停兩岸高校師生交流,邱垂正的這一理由站得住腳嗎?在筆者看來,邱垂正的言論當然站不住腳。
首先,作為曾長期擔任金門大學兩岸事務中心主任和教授的邱垂正,有過多次往返臺灣與大陸參加各種學術或其他兩岸交流活動的經歷。他也深知兩岸雖然尚未完全統一,但根據兩岸的法律,都承認臺灣與大陸同屬一個中國。因此,邱垂正在過去數年中,每次來大陸都以臺灣地區和中國大陸來稱呼彼此。對于大陸方面稱呼臺灣為中國臺灣或臺灣省,邱垂正也從沒認為有什么不妥當之處。如今,做了民進黨的官員的邱垂正,卻出現今日“邱主委”否定昨日的“邱教授”,實在有點時空錯亂,這樣的做法如何站得住腳?
其次,作為民進黨官僚體系里少有的“大陸通”,邱垂正非常清楚,1949年以來,在大陸成長和生活的人,從小就有“臺灣是中國一個省”的認知,而這樣的認知不僅在大陸,在過去幾十年里,這也同樣是臺灣社會的主流認知。直到今天,臺灣當局官方文書里依舊稱呼大陸為中國大陸,甚至很多臺灣小汽車的牌照上還有臺灣省字樣。這既是歷史也是現實。而且邱垂正本人在過去數年里也一直把臺灣作為中國一個省來認知。如今把和自己有同樣認知的宋思瑤的說法說成是不妥,是赤裸裸的“雙標”,其說法當然站不住腳。
再次,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既是兩岸1992年達成的“九二共識”的核心意涵,也是臺灣所謂“憲法”對兩岸關系的定位。如果沒有當時臺灣當局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認知,1991年的臺灣當局就不會設立陸委會來專門處理兩岸事務,當然也就不存在邱垂正今天的這個所謂的“主委”。
邱垂正和民進黨對宋思瑤言論無限上綱上線,繼而要干擾、阻礙兩岸高校師生交流,不僅涉嫌違反臺灣現行“憲法”,更是在否定自己官銜和任職機構存在的“合法性”,這對于這位極力與過去的自己做切割,極力巴結民進黨并一味想做官的邱垂正而言,也同樣站不住腳。
其實,邱垂正和民進黨上上下下,攻擊宋思瑤只是“障眼法”,和宋思瑤讓民進黨惱羞成怒相比,他們更怕的是“馬龍效應”。
因為馬龍的訪臺,已經讓民進黨多年來污蔑、抹黑大陸手法現形、破功。
在臺灣,馬龍的到來幾乎成了全民熱議的話題,雖然馬龍的到訪本質上是一次體育文化交流,但卻在臺灣社會引發了不同的反應。臺灣社會,尤其是民進黨當局,對這種偶像魅力的傳播感到了莫大的壓力。因為馬龍的影響力不僅僅局限于體育領域,他的粉絲群體也遠遠超出了乒乓球愛好者的圈子。包括了臺灣全島偶像、被民進黨熱捧做了101董事長的賈永婕和島內最“臺獨”的媒體之一三立電視臺的多名記者在內的太多人都在馬龍到訪時爭相與其合影……在民進黨眼里,顯然馬龍已經讓島內包括民進黨支持者在內的很多人被“統戰”了。
最有力的證明是,后來民進黨出來放話說,大陸派出包括馬龍、楊倩等奧運冠軍的訪問團,“太有實力了肯定是別有目的,是統戰”,讓臺灣人感到中國大陸年輕人好厲害,從而消磨臺灣“對敵人的警覺心”。針對臺灣民眾熱情大喊“馬龍好帥”“馬龍好可愛!”,“極獨”分子沈伯洋更是氣急敗壞,“覺得馬龍可愛,就代表對岸統戰成功了”……
我們必須指出的是,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盡管海峽兩岸尚未完全統一,但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中國臺北隊”的用語沒有任何問題。民進黨當局大張旗鼓借機恐嚇開展兩岸交流的有關機構,企圖制造“綠色恐怖”,充分暴露其堅持“臺獨”立場、煽動兩岸對立對抗的本性。他們這樣惡意阻撓兩岸交流合作,究竟是在害怕什么?兩岸民眾都看得很清楚,他們在害怕兩岸同胞走近走親、結交情誼,害怕臺灣民眾了解大陸的真實情況和大陸同胞的真誠友善,害怕其精心編造的謊言被戳穿,害怕其“抗中牌”失靈。
兩岸關系發展根基在民間、動力在人民,交流合作成果惠及兩岸同胞,只要是有利于增進同胞親情福祉、有利于深化彼此理解認同的事,我們都會用心用情用力去做,而且一定會做好。正告民進黨當局,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是兩岸同胞的共同愿望,是臺灣社會的主流民意,任何阻撓破壞兩岸交流合作的圖謀終將失敗。(高楊)
編輯: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