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專題>熱烈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潮起濠江

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丨粵澳共濟 水潤濠江——廣東保障對澳門年供水1億立方米

2024年12月09日 10:46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新華社廣州12月9日電  題:粵澳共濟 水潤濠江——廣東保障對澳門年供水1億立方米

新華社記者王浩明、熊嘉藝

珠海南屏,竹仙洞水庫碧波蕩漾、翠樹環繞,宛若人間仙境。

《香山縣志》記載:“竹仙洞,在北山鄉東南四里。群山夾拱,中隔溪澗,石橋橫跨如偃虹,巖溜琤瑽,味尤清冽。”

清冽淡水,從這里流向澳門,滋潤著濠江人民,講述著延綿60余年的情誼。到2023年,珠海對澳門的年原水供應量已達約1億立方米。

三面環海的澳門,可蓄地表水條件差,淡水資源奇缺。很長一段時間,澳門居民用水主要靠數十艘水艇每天輪流到珠海的灣仔和銀坑裝水運回澳門,再由“擔水妹”挨家挨戶送水。

“我阿婆送水,我媽送水,我送水,到我的子女也送水,我們四代人都送淡水。”曾經的“擔水妹”梁婆婆說。

20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澳門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用水量日益增加,澳門供水自給自足的局面逐漸無法維持。有識之士向廣東省政府發出請求,希望解決澳門供水問題。

1959年,廣東省政府決定籌建竹仙洞水庫和銀坑水庫,由澳門出資、珠海出力。

1960年3月8日,不到一年時間,總庫容量240萬立方米的竹仙洞水庫建成投入使用。同年9月,銀坑水庫也緊隨其后,順利啟用。隨著閘門開啟,清冽的淡水通過管道和明渠流進澳門。

在珠海全市22個供水水庫中,竹仙洞水庫離澳門最近,可利用自然落差向澳門供水,65年來一直扮演著對澳供水“橋頭堡”的重要角色。然而,僅憑竹仙洞一個水庫難以支撐澳門用水。

此后,珠海陸續新建多個泵站和水庫,并通過管道、隧洞、明渠實現庫庫相連,增強對澳供水保障能力。

珠海水控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珠海對澳門供水工程,經過多年建設,目前輸水工程已形成四條對澳供水管線。從1986年至2023年,珠海對澳門的年原水供應量從2000萬立方米增長到約1億立方米。

供水量增4倍,絕非易事。

咸潮,就是一只“攔路虎”。提起它,資深的水利人往往眉頭一緊。

河口及三角洲河道,是上游河道淡水徑流和外海高鹽水的交匯區。在枯水期,徑流量減小,外海高鹽水在潮汐動力的推動下,逐漸向河道上游擴散,河道內水體變咸,進而引發咸潮,導致取水口無法正常抽取淡水。

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主任吳小龍介紹,珠江三角洲地區河網交錯,潮水往復漲落,咸潮上溯復雜多變。在每年10月份至次年3月份,上游河道徑流小,潮汐動力相對變強,河口咸潮上溯就會表現為活躍期。

據介紹,大灣區城市群供水水源以河道取水為主,河口咸潮影響期間,取水口附近含氯度嚴重超標,甚至連續數日無法取到淡水時,城市供水安全就會面臨嚴重威脅。

2004年,華南遭遇50年不遇的嚴重旱災,海水沿西江磨刀門水道上溯,逼近廣州,形成珠澳地區自1951年以來最嚴重的咸潮,澳門、珠海用水全線告急。

水利部組織珠江水利委員會全面啟動應急供水保障工作。經周密籌劃,2005年春節前夕從千里之外的上游水庫應急調水至珠江口的澳門、珠海等地,以壓制咸潮、保證補淡,調水距離長達1000多公里。

那場跨越貴州、廣西、廣東,歷時10天的“千里調水壓咸潮”壯舉過去已經20年了。這20年里,內地構建了流域當地、近地、遠地梯次供水保障“三道防線”,落實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四預”措施,確保用水安全。

今年是澳門回歸祖國25年。20多年來,在“一國兩制”框架下,廣東省政府和澳門特區政府在粵澳合作聯席會議機制下,成立了粵澳供水合作專責小組和技術小組。

廣東省水利廳廳長王立新介紹,2009年,廣東省政府和澳門特區政府簽署《粵澳供水協議》,雙方在政府層面建立了更加穩定的供水合作機制。

近年來,珠澳雙方從開始不定期到后來定期召開由澳門海事及水務局、珠海水務局、澳門自來水股份公司、珠海水控集團共同參與的“四方會議”,建立了常態化的供水合作機制。

如今,“擔水妹”早已退出歷史舞臺,不再被淡水束縛的澳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進步,成為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人均收入位居世界前列。

登上竹仙洞水庫旁的將軍山山頂眺望,珠海中心、橫琴國際金融中心、澳門旅游塔等珠澳地標建筑構成的繁華天際線蔚為壯觀,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華美封面。而看不到的供水管道中,奔涌著潤澤兩地的汩汩清流。

編輯:李敏杰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在线播放电影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婷婷久久丁香五月综合色 | 精品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ⅴ在线播放 | 亚州另类欧美综合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