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畫界雜志>2024年第六期
“七塘后”齋號的來由
我出生于浙江慈溪,慈溪是典型的圍墾城市,擁有悠久的筑塘歷史。在慈溪地圖上,由南向北可以找到“三塘”“六塘”“七塘”這樣的地名,它們依次平行,越往北也就是越靠近杭州灣數字越大。我老家在七塘路上的庵東,七塘是百余年前修筑完成的第七條海塘。
圍塘,對于我這樣土生土長的慈溪人來說被賦予了特殊的感情。我出生那年正好趕上圍墾第九條海塘,那時候沒有機械設備,圍墾工程全憑肩挑手掘、人力進行,非常艱辛。聽家中父輩說,圍墾第一步要清淤泥,大家捋起褲腿赤著腳踏入淤泥,一鏟接一鏟往外挖,冬天的時候腳陷在泥里沒多久就麻木了。裝滿淤泥的土箕幾乎有上百斤,挑土的人要從河底挑上足有7米多高的塘面,挑一擔就要付出不少力氣。
七塘后 俞者新 自署
正是憑著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的精神,從1047年圍墾第一條海塘大古塘起至今,慈溪人民圍一塘造一地,足足修筑了13條海塘,在杭州灣畔創造了一個陸地半島,實現了“滄?!弊儭吧L铩钡钠孥E,這令我感到欽佩和自豪。如今,杭州灣新區已經發展成國家級產城融合示范區,吉利、大眾、方太等龍頭企業紛紛落戶,2023年地區生產總值達913.9億元。杭州灣大橋的建成,更促進了浙江與上海、江蘇等長三角地區的經濟發展。
“七塘后”這個齋號我從大學時期開始用。當時在外地求學,一年只能回家一兩趟,人在異鄉時常會回想故鄉的人和事,便以出生地為齋號,自覺念得順口還挺文雅。時至今日,這個齋號對我也有了更多的意義,“七塘后”既是提醒自己不管走到哪里都不忘家鄉,也以此勉勵自己在人生道路上要耐得住寂寞,保持艱苦樸素、質樸勤勉的學習精神。
俞者新
出生于?浙江慈溪,寧波書畫院院長?,F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浙江省書法家協會理事,寧波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民盟中央美術院浙江分院副院長。多次參加中國書協主辦的全國書法篆刻作品展覽,作品被浙江省美術館、中國文字博物館等單位收藏。
編輯:畫界 邢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