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畫界雜志>2024年第五期
學畫隨想
我喜歡看山,也看過很多山,但非常遺憾沒有看過西藏的山。我夢想著有一天能坐在唐古拉山口……蒼雄博大、聳入云天;剛猛壯烈而又神秘曠遠;晶瑩、圣潔而又迷幻神奇。大自然生命之魂魄,會給人帶來一種異乎尋常的豪邁與振奮,又會使人陷入一個神游不著邊際的夢境,一個有著無數可能的變化的、可感、可知的崇高。
浮云晚來收(國畫)240×136cm 2019年 /朱 敏
我作畫通常以一樹一石的局部開始,也試圖追求明靜,力求能做到淡而求厚、輕而求重。但是每每事與愿違,這可能是畫不準亦或筆墨功夫的原因,栩栩如生總離我遠去,一遍一遍地反復加疊,直到畫成現在圖式,自己視覺、心理方感滿足,這也許是心境和心情的原因吧,初衷和結果始終不會交會。
隨意的揮灑,筆墨節奏的起伏,橫平豎直的變化,似與不似的意象追求,我很看重這些技巧與藝術上的處理方法。盡管它只是畫好一張畫的一個部分,但是始終擺脫不了刻意追求和重復自己已經理解的與認知的。盡管作畫情感自然流露,但總有刻意的痕跡,很難達到畫的過程完全“物我兩忘”及融萬趣于神思的境界。偶然拾得有,遷想妙得天,我為之痛苦。
山水系列之三(國畫)25×33cm 1991年 /朱 敏
讀山水詩對畫好山水畫很有益處,古人云“詩是無形畫,畫是無聲詩”,蘇東坡也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之句評王維畫。一幅好畫詩情和畫意兩者不可分,王維詩《漢江臨泛》中有兩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江流”句,有如畫境,妙處不在“天地外”,竟在“有無中”見之。另有王維《使至塞上》中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煙直,河橫,日圓,形象雖然具體,但構成對比十分強烈,點、線、面運用簡而不能再簡,是畫意。塞上大漠空曠,旁無村莊、林丘,加之在日落之時,益見景色的荒漠與凄清,是詩情。
古人云:“萬物靜觀皆自得”,不等于“靜觀”者皆有“得”。凡能“得”者,在他的頭腦里,要有一個自由的聯想空間,這個空間不論大小至少必須是自由的,還需要知識與學養,這樣才會有見有聞而有得。此時譬如我們站在山上,便可以看穿云外的一切,立在云霧中,也可以想見大野的開闊與萬馬奔騰。所以,“望秋云神飛揚,臨春風思浩蕩。”皆靜觀所“得”,唯“自由的空間”,“神”才能“飛揚”。
詩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作畫也如此。
夜寒水生煙(國畫)240×136cm 2019年 /朱 敏
繪畫的“有我”之境,是指藝術品中突出體現作者的個性和意趣,把對客觀的感受高度地融于主觀中,使所畫主觀成分多,對作品的形象塑造,多半以上是意象或抽象。繪畫的“無我”之境,是指藝術的表現,十分重視對象的客觀反映,此即“應物象形”,雖有藝術概括,不失形似。“有我”“無我”是兩種表現的境界。這兩種表現,有時在作品中交替出現,都可以在藝術上達到無限好,即通常所說的“絕藝”。
我們常在生活、自然寫生時透過山川、天地之大義,寫其內在生命之真諦。所謂古人的“攬彼造化力,持我為神通”,我們是“借”自然這個無所不包的“題”來調動主觀能動性,運用獨特的藝術語言去隨心所欲,縱情發揮創造出藝術真品,也是我們通常意義上所謂的“有我”“無我”“物我相融”“物我兩忘”的境界,體現的是一種傳統的天人合一精神。
山水系列之二(國畫)25×33cm 1991年 /朱 敏
繪畫雖然有主張新與舊之分,有傳統與現代之分,有內容與形式之分,但這并不是評判畫之優劣之尺,畫的好與壞最主要因素即畫本身。古今中外一張好畫,有誰能把“傳統”與“現代”一分為二?誰能說傳統中沒有現代,現代中又沒有傳統?
我們講繼承傳統。比如傳統繪畫中的很多材料技法內容還有待繼承、發揚和拓展,傳統中有很多可以啟發和引導當代藝術表現的東西還沒有被認識、重視和利用,還有很多藝術表現形式還沒有被納入到“中國畫”的表現范疇中來,中國畫研究的展開還遠遠不夠。人們重視材料、制作與表現,也就是要調動創作的主動意識。可以是材料引發藝術沖動,或者是產生一種藝術構思后,去發現和選擇材料,由材料啟發表現方法,經過制作,材料與表現方法重復溝通后,最后形成藝術表現。這種由外而內、再由內而外的過程,可以解釋為由物質引發的“體驗與創造”。
畫好山水畫,不應僅僅以客觀師法自然再現山川景物作為視覺藝術終極目的,而應以主觀意興融情于景的心境美—“心畫”為起點,用心靈感應自然的無限生機,寄情于筆墨意上的、具有無窮生命力與想象力的、融合無盡人文意蘊和個體精神內涵的“再造”山川自然。從生活真實過渡到藝術的真實,把自然之美提升到藝術之美。
反傳統的,應該是最有傳統。因為他只有懂了傳統,才有資格去反,如果要走出傳統則更難,他還必須懂現代。一個懂傳統的人看現代,現代中包含著傳統,一個懂現代的人看傳統,傳統中似乎也有幾分現代。作為人類文化的一部分,中國畫的未來發展一定既傳統又現代,是現代又傳統的。
朱 敏,1956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新昌。1976年畢業于上海市工藝美術學校,同年留校任教。1979年至1981年進修于浙江美術學院國畫系。1997年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2001年至2002年,上海中國畫院高研班學習。2002年調入上海中國畫院,任專職畫師、創研室副主任。現為上海中國畫院畫師、一級美術師、上海市美術家協會理事。
責任編輯:張月霞
編輯:畫界 邢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