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聚焦
委員熱議春節成功申遺
讓春節文化在傳承創新中走向世界12月4日,我國申報的“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在巴拉圭亞松森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9屆常會上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盡管已是深夜,“春節,申遺成功!”的消息依然受到廣泛關注并迅速沖上熱搜。
春節申遺成功有什么重要意義?如何過好海內外中華兒女心目中這個最重要的節日?如何做好春節文化的傳承創新?記者采訪了部分政協委員。
春節申遺成功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命力
“春節申遺成功,彰顯出我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聽到這個消息,全國政協常委、河南省政協副主席張震宇高興地表示。
早在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張震宇就提交了《關于將春節申報為人類非遺代表作的提案》,建議將春節列入申報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預備名單,進而申報人類非遺代表作遺產,以推動文化強國戰略的實施。他表示,春節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第一大節日,積淀著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文化傳統,濃縮著中華民族的思想智慧、倫理道德和價值理念,在凝聚中華文化認同和民族情感、延續中華文脈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申遺成功,反映出國際社會對這一傳統節日的文化價值認可,讓世界看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有助于提升我國在國際文化舞臺上的地位。
第六至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專家委員會主任馮驥才得知春節申遺成功的消息后表示,多少年的希望成為現實,興奮之情無以言表?!按汗澥侵腥A民族偉大的文化創造,它最能體現中國人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情感?!?/p>
多年來,馮驥才一直在呼吁傳承好春節文化,撰寫了很多關于春節文化價值的思辨性文章。他所寫的《知情同意證明》,也在中國政府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申遺文件中。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二級研究員張繼焦表示,春節申遺成功,一方面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強大生命力。另一方面,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高度凝結的集中體現,對于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也充分體現出我國非遺保護傳承等方面的相關制度措施不斷進步,有利于春節民俗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使其在新時代的浪潮中得以延續和弘揚。
“春節可以集中反映中華民族的精神、文化、道德、價值觀和審美意識,最鮮明地體現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基因?!比珖f委員、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周慶富表示,春節申遺成功,有助于強化文化自信,增強民族凝聚力,增強全球華人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有助于非遺的系統性保護,維護人類文化多樣性,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交往、交融;同時可以有效推動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使春節習俗在現代社會中煥發出新的活力。
全國政協委員、遼寧省政協文史委副主任滕貞甫表示,春節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最集中的表現形式,家國和諧、孝道禮儀、民俗演示、崇尚自然等,各種文化元素有機地匯集在一起,構成了節日內容的豐富性。春節申遺,是文化自信的體現;申遺成功,說明春節從此具有了世界意義?!按汗澤赀z成功,為中華文化走出去提供了一個重要的載體,世界各國人民可以通過這個盛大的節日來了解中國,了解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聽到春節申遺成功的消息,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楊利慧同樣振奮,她表示,我國選擇春節作為申遺對象,充分彰顯出春節對于中華民族的重要性,它內涵最為豐厚、持續時間最長、規模最為廣泛,同時具有強大的民族凝聚力。春節申遺成功后將作為全人類的共同遺產,而春節背后所代表的中華民族自古以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家庭團圓的價值理念,也將對全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成功申遺不是終點,而是起點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曾幾何時,過春節是所有人翹首企盼的時刻。但一段時間以來,“年味變淡”“年味變味”等聲音在社交媒體上不斷出現,在某種層面上體現出春節作為傳統節日,在與現代生活相交融上存在沖突。
“此次申遺成功,將激發社會大眾對春節這一傳統節日的保護意識,且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春節對于現代生活的意義?!睏罾郾硎?,各地要提供更多機會展現春節文化的豐富多彩,讓社會大眾有機會欣賞和體驗精彩的傳統文化。此外,各個社會團體要自覺肩負起保護和傳承春節文化的責任,在弘揚、闡釋春節文化內涵方面不斷發揮作用,讓更多的社會公眾深刻理解春節對于海內外中華兒女的意義,幫助更多的人融入春節文化,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成功申遺不是終點,而是更好保護春節這一傳統文化的起點!”張繼焦表示,下一步,應充分利用這一契機,讓春節文化在傳承創新中走向世界。同時,以此為啟示,不斷提升非遺系統性保護水平,申報和推介更多具有中國特色的非遺項目,講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故事,推動中華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為更好地傳承春節文化,張震宇呼吁,一是加強對春節文化資源的挖掘。春節文化活動往往有其深層意義,如貼對聯、放爆竹、祭灶等是對真善美追求的原始表達,拜年則傳遞出強烈的群體意識與追求團結和諧的精神。要加強對春節文化表達意義的研究,拓展社會傳播,強化大眾的社會認知。二是發揮大眾主體性傳承春節文化。要讓更多的老百姓主動參與到豐富多彩的春節文化活動中,真正把春節作為增強人民獲得感、幸福感的有效途徑。三是推動春節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對春節文化中鼓勵人們向上向善的內容,要繼續傳承,并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對春節文化中的傳統禮制文化,要去粗取精,建構符合時代的春節禮儀禮俗新形態。四是增強春節的國際影響力。利用春節契機,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華民族精神,把春節打造成國際社會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
對于如何傳承好春節文化,周慶富建議,首先要注重和鼓勵家庭傳承,通過年夜飯、包餃子、貼春聯等傳統方式過好春節。其次,注重民間自發傳承。通過結合各地的廟會、舞龍、舞獅、秧歌、美食等舉辦春節慶典和文化活動,提高人民群眾的參與度。再次,通過社區和學校教育傳承春節文化。通過社區組織活動,將與春節相關的歷史故事、民間習俗等納入鄉土教材和課程。
“同時,要重視通過不同媒體和社交平臺,廣泛傳播春節文化。如創新春節慶祝方式,吸引年輕人參與;利用多種媒介方式,將春節文化宣傳到世界各地,等等?!敝軕c富進一步建議。
“弘揚春節文化,對于畫好中華各民族大家庭的同心圓,尤其讓海外華人找到歸屬感、認同感具有重要的文化意義?!彪懜ㄗh,要保護好中華民族最純正的文化基因,中國人過春節的習俗更像是一次傳統文化的復習演示,比如祭灶、除塵、祭祖、貼春聯、放鞭炮、吃團圓飯等,年年如此,樂此不疲,這些習俗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應該傳承下去。“對傳統文化的守護和傳承是每一代人的責任,春節這個難得的活化石,讓子孫后代感到歷史并不遙遠,祖先就在頭上,親情最為寶貴。”
傳承好春節文化還要需要什么?馮驥才在《應保持我們春節的儀式感》一文的標題已經給出答案。他在文中說“我們的春節原本是有很強儀式感的,但如今傳統的儀式感已經被我們遺忘了。”
回歸傳統,保持必要的儀式感,過春節才能有滋有味,是馮驥才,也是委員們的共同心聲。
(記者 李木元 周佳佳 位林惠 王晶)
編輯: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