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慶祝人民政協成立75周年>評論
不斷健全凝聚共識工作格局匯聚實現遼寧全面振興新突破的強大合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人民政協作為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堅持大團結大聯合,堅持正確處理一致性和多樣性的關系,有利于最大限度把全體中華兒女智慧和力量匯聚起來,形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生動局面。”強調“著力畫好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最大同心圓”。
遼寧省政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牢牢把握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堅持把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作為中心環節,完善團結聯誼平臺載體,做好凝聚共識各項工作,為推動遼寧高質量發展、實現全面振興新突破持續匯聚奮進正能量、唱響政協好聲音。
強化思想政治引領,筑牢凝聚共識的政治前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斷鞏固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礎。”我們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鞏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礎的主軸,推動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進一步實現政治上團結合作、思想上共同進步、行動上步調一致。
在理論學習中鞏固思想基礎。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舉行省政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講座時組織委員分批列席,召開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時開展常委集體學習,不斷豐富委員理論學習途徑。常態化開展委員讀書活動,運用省政協委員讀書智能平臺,定期開設專題讀書群,圍繞薦讀書目組織線上領讀、分享和線下精讀、研討,提升理論學習成效,持續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深化、內化、轉化,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上來,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
在政治培訓中提升政治能力。以提高政治能力和履職本領為目標,制定年度省政協委員學習培訓方案。去年換屆后,組織全體新任委員集中培訓,組織71名港澳委員和特邀列席人士參加專題培訓班,組織83名特約監督員開展民主監督工作培訓,系統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中央政協工作會議精神、新修訂的政協章程。今年,舉辦全體委員培訓班,組織“強化政治協商功能,提升縣域經濟民營經濟發展能力”和“牢記初心使命,傳承紅色基因”專題培訓班,引導廣大委員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強基固本,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
在宣傳闡釋中凝聚民心民意。充分發揮平臺優勢,注重運用省政協官方網站、“遼寧政協”微信公眾號等載體,宣傳中央大政方針及省委決策部署,宣傳全省各級政協組織履職工作開展情況。面向社會,舉辦政協發展歷程展、基層政協履職成果展等,組織政協委員、社會各界代表人士觀看話劇《北上》演出,共同回顧人民政協發展歷程。組建“委員講師團”,組織委員深入基層,面向界別群眾,圍繞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等開展宣講活動,增強人民群眾對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的認同感。
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夯實凝聚共識的制度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政協要完善發揮統一戰線凝聚人心、匯聚力量政治作用的工作機制,多做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工作。”實踐中我們不斷完善制度機制,確保凝聚共識工作落到實處。
優化協商議政機制。健全支持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在政協通過聯合調研、參加協商活動等方式參政議政,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按照“選準小切口、做好大文章”的原則,將大議題分解成若干個小課題,分專題組織委員開展調查研究,讓委員人人參與進來,保證民主黨派和工商聯每次常委會會議都有大會發言。將界別活動和協商議政活動結合起來,在全體會議中安排界別聯組會,圍繞共同關心的議題開展界別協商,專門制定2024年界別協商計劃,依托各專門委員會組織所聯系的界別組和相關界別群眾,與市縣政協就具有界別特色的11個協商主題開展聯合調研、聯動協商,推進發揚民主和增進團結相互貫通、實現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
健全團結聯誼機制。結合年度工作籌劃部署,召開委員工作交流座談會,聽取委員對政協工作的意見建議,引導委員強化責任擔當。加強與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合作共事,走訪省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及有關團體,組織召開5場專門委員會工作座談會,認真聽取對政協工作的意見建議。主席會議成員到市縣開展工作時,走訪看望住當地政協委員,充分挖掘和調動每位委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利用委員參加教育培訓、協商會議、調研視察等政協有關工作的時機,組織開展經常性談心談話,溝通情況、交流思想、加強引導。舉辦民營企業家沙龍,以輕松愉快的氛圍、平等交流的形式,了解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相關訴求和意見建議。
完善溝通互動機制。加強與黨委政府的溝通協調,主動邀請省委、省政府領導同志參加政協協商會議和履職活動,年初根據年度協商計劃對全年邀請省政府有關負責同志出席省政協重點協商議政活動作出統一安排。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邀請政府有關負責同志作報告,專題協商會、月度協商座談會邀請政府有關部門負責同志介紹情況,與委員坦誠交流,主動回應委員關切。和省政府建立溝通工作機制,每年年初召開工作通氣會,就雙方年度重點工作安排、省政協年度協商計劃等交換意見,使各項工作同頻共振、形成合力,更好彰顯專門協商機構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獨特、獨有、獨到的優勢。
創新搭建平臺載體,豐富凝聚共識的渠道手段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結合實際搭建對話交流、懇談溝通平臺”。我們緊跟新的形勢和任務積極探索,不斷創新思路理念,打造平臺載體,切實增強工作的感染力、說服力和針對性、實效性,推動政協凝聚共識工作“活”起來、“實”起來。
組織系列活動筑同心。組織少數民族和宗教界委員圍繞“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宗教界自身建設,深入推進我國宗教中國化進程”等議題開展協商交流和視察調研,組織港澳委員和特邀列席人士赴云南開展國情教育考察,舉辦“港澳和僑界代表人士看遼寧”系列活動、“濃濃鄉情故里行”主題活動,引導各族各界人士深入一線,加深對國情省情社情的了解、認識,加深對中央大政方針及省委決策部署的理解、認同。
開展界別組活動強信心。連續4年在全省三級政協開展講好“遼寧故事”界別組活動,全國、省、市、縣四級政協委員深入界別群眾,開展調查研究,了解反映并協調解決群眾訴求,同時宣講黨的好政策,挖掘身邊好故事并通過各類媒體發布,去年共發布遼寧好故事3800余篇,全網總閱讀量突破9500萬次,向外界展示了遼寧良好發展預期。今年著力打造活動升級版,謀劃開展“全國政協委員遼寧行”和“四地兩方”政協委員“雙向奔赴”活動,通過請進來、走出去,加強與全國政協委員和其他省(區、市)政協委員的聯誼交流,廣泛推介、宣傳遼寧。
打造協商品牌暖民心。創建“遼事好商量,聊事為人民”協商品牌,指導基層政協將全省各級政協委員按照就近就地原則編到工作室,引導委員下沉到一線,走進鄉村、走進社區,通過發揮會協商、善議政的引領作用,促進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相關問題的解決,切實在協商中聯系服務各界群眾。截至今年8月,全省“遼事好商量,聊事為人民”協商平臺共組織協商活動13436次、政策宣講4719場次,助推解決民生實際問題8065件,真正做到聚民意民智、暖民生民心,為遼寧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有效凝心聚力。
宣傳推介遼寧促振興。搭建“全球遼寧人”平臺,把家鄉在遼寧的世界各地的華僑華人,在遼寧工作過的知名人士、科學家、實業家、藝術家等納入進來,既建立“興遼智庫”,吸收全球遼寧籍朋友對家鄉的意見建議,又作為窗口和陣地,廣泛傳播遼寧好聲音,既建立在遼投資企業(項目)數據庫,加強數字化、信息化管理和跟蹤服務,又打造遼寧品牌產品跨境電商服務平臺,助推遼寧名牌產品走向全國、走向世界。通過搭建開放合作新平臺,拓寬聯誼渠道,整合資源優勢,著力提升遼寧對外品牌形象,為振興發展營造了更加有利的外部環境。
(作者周波系遼寧省政協主席)
編輯:魯雅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