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中國核電高質量發展足跡>一線風采
在田灣核電站,他們用20年定義另一種“日出東方”
仲夏的連云港,凌晨5時不到,人們便借著深深淺淺的藍色天光來到海邊,在海風的輕拂中等待一場壯美的海上日出。調試值夜班的王吉鵬有時也會“加入”等日出。完成調試工作后,他會瞥一眼將曉的天空,偶爾也能和日出浪漫邂逅。
三班倒是核電運行人和維修人的日常,只為給千家萬戶送去燈火。維修崗的昝映輝值完中班已近午夜。在陣陣浪濤的背景聲中,他的步履是輕快的:安全地將機組移交給夜班值他才能睡個安穩覺。
在黃海之濱,云臺山下,坐落著目前全球在運加在建總裝機容量最大的核電基地——田灣核電站,兩位70后核電人王吉鵬和昝映輝在這里工作了二十余年,有時追逐日光前行,有時披星戴月而歸,和兩千多名江蘇核電員工一起日夜兼程,共同守護著田灣核電的安全運行。
用心沉潛下去
千禧年的鐘聲敲響,人們滿懷憧憬邁入新世紀,就像樸樹在《我去2000年》專輯中唱的那樣,“是的我看見到處是陽光/快樂在城市上空飄揚/新世界來得像夢一樣/讓我暖洋洋。”正在上海交通大學核工程專業讀大四的王吉鵬,也決定畢業后奔赴自己在高中時就許下的“以核報國”的夢想。
“那時候《東方之子》特別火,有一期是介紹參與兩彈一星研制的前輩們的事跡,我看完心潮澎湃,也想將來像前輩們一樣以核報國。但是家里人希望我去電廠工作,既有核又有電,‘核電’這個想法就突然涌入腦子里了。”2000年畢業后,他選擇了離家鄉山東更近的田灣核電站,剛剛開工建設的新電站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機會,“公司要把我們送到俄羅斯學習也充滿了挑戰,吸引了無數像我一樣的大學畢業生。”
作為中俄核能技術合作項目,田灣核電站的一期工程采用俄羅斯VVER-1000壓水堆核電技術,于1999年10月開工建設。為了盡早掌握核心技術,早日培養自己的核電人才,江蘇核電制定了詳細的人才培養計劃,其中一項便是組織核電基礎知識和俄語學習,并派員工前往俄羅斯進行VVER機組操縱員培訓。憑借優秀的專業知識和俄語成績,王吉鵬抓住了2002年赴俄羅斯培訓的機會。
核反應堆操縱員有另外一個稱呼“黃金人”,非常形象地概括了培養一名操縱員所需的成本:相當于一位成年人體重的黃金價格。在13個月的高強度學習中,王吉鵬和同事們始終帶著使命感,“可能就只能見這一次,我們希望多學點技術回來。”那一年王吉鵬24歲,第一次沒有跟父母一起過春節。2003年,王吉鵬回到田灣核電站后,憑借掌握的機組運行技術,很快投身到一期工程的調試工作中。
邊在現場工作,邊努力備考,2004年,王吉鵬通過了操縱員的考試。從一個閥門、一個泵、一個風機的調試,到整個系統和反應堆的聯調,王吉鵬參與了田灣核電站1號機組大大小小的調試工作,“就像看著自己的孩子慢慢長大,和它一起成長。”2005年,機組成功裝料帶核運行,王吉鵬始終守護在側,最終實現并網發電。
“用心一者,寡欲靜心,方可沉潛于事。”除了運行新人王吉鵬,維修新人昝映輝也充滿斗志,決定用心沉潛下去,與還在起步建設階段的田灣核電站一起成長。
2003年,昝映輝以技術人員的身份從蘭州來到了田灣核電站。雖然此前已有在大亞灣核電和秦山三期核電的工程建設經驗,但“進行設備檢修對我來說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全新工作,也經歷了從工程建設者到維修人員的身份轉換”。昝映輝的父親也是一名核工業人,從小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他對核事業有著美好的向往,“我父親大學畢業后就作為俄語翻譯與蘇聯專家一起為新中國尋找鈾礦。”1986年,16歲的昝映輝便進入核工業四七一廠工作。
在核工業四七一廠,老一輩們艱苦奮斗的作風和吃苦耐勞的品質對昝映輝影響很深。他踏實苦練技術,勤懇工作,因為表現好,1990年以技術人員的身份參與大亞灣核電建設,2000年又被借調到秦山三期核電進行設備安裝和調試。正是這兩次經歷讓他與核電結緣,也徹底改變了他的工作態度,“第一就是要按程序做事,不能越步驟工作,還必須有嚴謹的態度和精湛的手藝才能適應核電工作。”來到田灣核電站后,昝映輝沒想到就這樣留了下來,成為江蘇核電維修處的一名正式員工。
2007年,田灣核電站1號機組迎來首次換料大修(OT101大修),這也是昝映輝第一次參加主泵大修、作為主泵檢修第一負責人,他要求自己和團隊必須以沉潛之心追求極致。“主泵水潤滑軸承的精密程度和貴重程度是我們之前沒有遇到過的,關鍵部位的精度要求達到了0.01毫米。”為了更直觀地說明其近乎苛刻的要求,昝映輝用了一個形象的表達,“0.01毫米相當于一根頭發絲的六分之一,甚至九分之一!因此,每一個部件的檢修都必須做到極致,哪怕是一粒灰塵。”
江蘇核電核反應堆核級設備檢修領域首席技師、田灣核電站主泵檢修首席操刀人昝映輝
對安全的敬畏
經受住近乎苛刻的考驗的背后,是昝映輝想方設法從俄方那里學到主泵檢修的核心技術和對核安全的敬畏。
“剛開始俄方在檢修核心部分時都是避開中方人員的,靠人不如靠己,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將主泵檢修的核心能力掌握在我們自己手里。”除了主動做好工前工后工作,清理零部件、準備工器具、收拾場地,昝映輝還努力學習日常交流的俄語、英語,晚上也和他們一起嘮嗑拉近感情。在長期“工作”與“情感”的雙重攻勢下,俄方專家漸漸不避著他了,甚至會經常拉上他一起檢修。“人都是有感情的嘛”昝映輝笑道。
安全是核電的生命線,猶如達摩克利斯之劍時刻懸在每一個核電人的心頭。“主泵是核電站的心臟,任何檢修失誤都會對核電的安全運行造成不良影響,所以對檢修精度有著極高的要求,這就要靠你的責任心。”為了保證質量安全,所有主泵檢修的關鍵操作都由昝映輝親自完成,以確保萬無一失。
“安全是紅線,程序怎么寫,我們就怎么做,每一道工序都不是小工序,都必須當作關鍵工序去做,這是核電廠和其他企業的不同之處。”嚴格遵守程序,細節做到極致,是昝映輝的工作哲學,而如何提升技能、提高效率,則是他實現安全的方法。
俄方之前檢修主泵時,每臺主泵電機進行環吊拆卸、回裝要花費近4個小時,四臺主泵電機就是16個小時。為了縮短環吊的時間,為大修提前完成奠定基礎,昝映輝帶領團隊研發出了主泵電機的一體化吊裝裝置,“它可以一次性把主泵電機吊走,直接節省了16個小時,這對于整個大修的工期可以說是革命性的優化。”昝映輝驕傲地介紹道,他還創造了VVER型號主泵電機的世界最快檢修紀錄——4.5天。
2018年,江蘇核電成立了“昝映輝技能大師工作室”,以弘揚“大國工匠”精神,培養高技能人才隊伍。在昝映輝眼中,“大國工匠”精神不是某一個人的精神,而是一種團隊支撐的精神。他不僅帶領工作室成員完成了每一次檢修,還持續開展團隊技能培訓,推進技術創新和維修技術的應用,帶出了更多更年輕的技術能手們。在工作室里,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證書掛滿了整整一面墻,他個人就擁有11項發明專利。“這些成果轉換成專用工具,不僅顯著提升了我們現場的工作效率,還極大地提高了安全系數,在保證核安全的同時,也保障維修人員的安全。”
“盡小者大,慎微者著。”安全意識和責任感也深深鐫刻在王吉鵬腦海中,讓他即使面對巨大的壓力和挑戰,也依然重細節、重微末,追求極致。“你要敬畏它,相信它,再去執行、建設它。我一定要技術高超,責任心到位,才能確保核安全。”
在VVER機組OT104大修的一回路強度水壓試驗中,因為要在僅0.3兆帕的壓力允許范圍下,通過注水將壓力提高到24.5至24.8兆帕的壓力平臺,運行處不僅成立了專項組,還安排了兩位“黃金人”負責操作,其中一位就是王吉鵬。“可以簡單理解為需要不停地往系統注水頂到2450到2480米水柱高度的壓力,但是給你的控制范圍只有30米水柱高度。”王吉鵬形象地解釋了此次試驗的難度之大、要求之高,“24.5兆帕已大大超過設備正常的工作壓力,相當于考驗它的極限壓力,時間越長對設備的損傷就越大,所以這個過程要盡可能快,但又不能太快,否則剎不住車,一下超過24.8兆帕,試驗就失敗了。”
要快、還要準,設備處于極限壓力,王吉鵬和他的伙伴也同樣面臨著極限壓力的考驗。試驗開始,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盯著屏幕,在主控室只能看到壓力值的操盤手王吉鵬,和在現場只能通過指令操作就地閥門的另一位操縱員,必須精準溝通、默契配合,才能確保試驗成功完成。“當保壓結束,壓力降到24.5兆帕以下后,強度水壓試驗就基本算成功了,主控室響起了掌聲。”OT104大修后,水壓試驗泵增加了變頻器,可以實現無級調速,從主控室就能實現一回路壓力的升降,這次的強度水壓試驗也就成為了“絕唱”。
“我們機組的額定功率是106萬千瓦每小時,這個能量是非常大的,如果能量傳遞的任何一個環節的平衡被打破了,可能就會產生偏差或事故。”面對手中巨大的能量,王吉鵬對核安全時刻抱著敬畏之心,并努力修煉自己的技術。2009年,他通過高級操縱員考試,并被評為江蘇核電首批運行專家。
規行矩止,嚴格遵守操作程序,也是確保核電站安全運行的核心。“規程有很多結論性的限制條件需要遵守,它只是一個結果,但規程寫就的背后,可能是一次次事故、一條條生命。”2014年成為值長后,王吉鵬每次給團隊培訓時都要求必須敬畏核安全,嚴格按照程序操作,“前一步沒做完,后一步就不允許做。”如果遇到此前沒出現過的操作,團隊便會編寫專門的程序,“相當于在技術上教大家怎么樣保證安全。”為了將核安全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王吉鵬不僅通過工作歸納總結,編寫了大量培訓教材和操作手冊,還利用業余時間翻譯了二十余萬字的規程。
核電的運行與維修就像中國古代建筑里的榫、卯,兩者共同構成了核安全的精密結構,而我國核電人在自己的崗位上,時刻以敬畏心修煉技藝,以責任感培養團隊的工作態度和精神,則奠定了這精密結構的牢固基石。
堅守一線的決心
憑借過硬的技藝,昝映輝于2016年獲得了“電力行業技術能手”稱號,2018年又被評為中核集團的“技術能手”。如今的昝映輝已是田灣核電站主泵檢修首席操刀人,不僅創造了160余次主泵檢修零失誤的紀錄,還始終堅守在一線不斷刷新著自己的紀錄。2021年,昝映輝成為江蘇核電首席技師,同年成功獲評“全國技術能手”。“公司認可我的工作,給了我那么多榮譽,我也要讓大家放心,守護核安全始終有我在。”
昝映輝做到了。2020年的OT302大修,在俄方專家無法參與的情況下,他和團隊攻堅克難,實現了VVER機組中國團隊第一次完全獨立自主完成主泵檢修。“這次挑戰驗證了我們完全具備全部的檢修能力,不僅能夠獨立行走,也具備向外輸出的能力”2024年,被同事們稱為“田灣達摩院”的“昝映輝技能大師工作室”獲評為國家級工作室,“這里就是修行的地方,我都54歲了還奮斗在一線,保證主泵萬無一失,將我的紀錄一直延續下去,這是我想追求的。”
選擇堅守在一線的,還有從“小王”變成“王老吉”的王吉鵬。王吉鵬自我調侃道,“頭發越來越少,剩下的越來越白,能叫小王的人越來越少,叫老吉的人越來越多了。”稱呼變化的背后,不僅是他在運行崗位上二十余年如一日的堅守,更是同事們對他的認可和信賴。
工作中的王吉鵬
擔任值長期間,王吉鵬不僅要管設備管發電,還要管安全管人。“管人遠比管設備管技術復雜得多,說大要關注整個運行值的長遠目標和組織定位,說小要關注值里四五十號人每個人的個體情況,誰是不是要多鍛煉鍛煉交流能力了,每個崗位上的人員性格專業搭配合不合適……”在王吉鵬心中,值里人盡其才、機組安全生產,才是一名好值長。因此,他始終把培訓列為與安全并重的一件大事。
為了做好培訓工作,王吉鵬倡導在值內建立各種互學助學制度,針對不同群體的不同需求因材施教,有的要培養成技師,有的要培養成操縱員。2021年,王吉鵬被聘為江蘇核電首任高級值長,“對于我們實戰一線的技術人員,需要經歷系統的培訓和考核,在我這么多年的值長生涯中,一共培養了6名值長、7名副值長、19位高級操縱員、27位操縱員。”2022年,王吉鵬迎來了新的挑戰,成為田灣核電基地高級值長工作室負責人,“工作室集中了運行領域的各類技術大咖,我們要將核電運行人的道路走得更遠,在中國核電層面貢獻出田灣力量、田灣智慧。”
“田灣智慧”迎來了2024年春天的一個碩果,歷時21個月建成的全國首個工業用途核能供汽工程“田灣核電蒸汽供能項目”正式開啟聯合調試大幕,將為中國石化產業提供多元化、清潔化的綠色核能方案。
正是無數像王吉鵬、昝映輝一樣的一線核電工作者將宏大的夢想化為日常的行動,以責任和匠心身體力行地推動著核電事業的發展和人才建設,我國的核電事業才能奔向更安全、更綠色的未來,并迎來更耀眼的“日出”東方。
編輯:劉乙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