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為首都高質量發展 貢獻政協力量>要聞
共建京津冀文旅“朋友圈” ——京津冀三地政協“京津冀三地旅游精品線路共建”聯合調研側記
人民政協網11月27日電(記者 魯雅靜)京津冀,地緣相近、人緣相親。京津冀三地以各自獨特的優勢,不斷激活區域文旅資源并深度融合。如今,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十年,三地文旅部門成立了11個文旅領域聯盟,簽訂19個合作協議,長城、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穩步推進……1億人“說走就走”的文旅圈已現雛形。
近日,北京市政協教衛體和文化文史委員會與天津市政協文化和文史資料委員會、河北省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在京開展了一場“京津冀三地旅游精品線路共建”聯合調研。
在隨團調研北京城市圖書館時,記者看到,圖書館熱鬧非凡,來研學的小學生們正在元宇宙互動體驗區,沉浸式體驗神秘又前衛的科幻世界。此外,圖書館內還精心打造了全國圖書館行業首個非遺主題的文獻館,用非遺展品、文獻史料和多媒體技術打造了一場北京胡同里的非遺之旅,讀者能在這里沉浸式感受古都風貌、了解老北京的民風民俗。
“北京城市圖書館作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文化地標,已經成為展示北京文化的重要窗口,是河北和天津游客來京的重要打卡地。”北京城市圖書館館長毛雅君介紹說,自去年12月開館以來,北京城市圖書館接待讀者已逾百萬人,省外讀者中來自河北、天津的讀者數量不斷攀升。
“北京作為歷史古都、文化中心,擁有眾多名勝古跡,在推動京津冀三地文旅共建方面具有重要使命。”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級巡視員常林表示,京津冀地區歷史淵源深厚,古為幽燕、燕趙,歷元明清三朝八百余年本為一家,三地人口加起來有1億多,地緣相接、人緣相親,有多處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互補型文旅資源,具有巨大的文旅協同發展潛力。
中國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大數據客流監測顯示,2023年京津冀三地已互為重要且熱門客源地。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在調研大運河通州段的運行情況時,王勃《滕王閣序》中的這句詩,被委員們紛紛引用。運河兩岸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畫面讓人心生向往,來往的游船載著游客們沉浸式體驗大運河的秋日風光,也感受著大運河給北京帶來的生機與活力。
“大運河勾連著運河文脈的千年傳承,承載著沿岸城市的鄉土鄉情。今年是大運河申遺成功10周年,作為京津冀一條重要的文化生態廊道,見證著京津冀的歷史變遷。”北京市政協教衛體和文化文史委員會副主任舒小峰介紹,2022年6月,大運河京冀段62公里實現互聯互通,未來還會實現與天津通航。大運河京津冀段作為京杭大運河的一部分,是聯通京津、燕趙的重要水脈、文脈和人脈,對推進京津冀文旅協同發展具有重要紐帶作用。
“京津冀三地有很多共同的歷史文化遺跡,可以聯動發展和保護,比如,大運河文化帶、長城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這三個文化帶都與京津冀有密切關系。”北京市文物局二級巡視員劉正品表示。
“在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上,既能活化遺產,又能串珠成鏈,形成規模效應,推動沿線城市的發展。以這三條文化帶為紐帶,不僅能深入挖掘三地文化內涵,助推三地經濟社會各方面交流、融合、發展,也能為京津冀文旅一體化發展提供很好的支撐。” 北京市政協副主席、市工商聯主席燕瑛表示。
聯合調研組還登上天安門城樓,眺望天安門廣場及建筑群;考察鼓樓保護利用、中軸線景觀視廊,多維度了解北京中軸線申遺及保護利用情況。北京市政協副主席張家明說,在京津冀文旅共建的過程中,中軸線的保護與利用不僅是一項文化工程,更是一項產業工程。京津冀三地充分利用中軸線的文化資源優勢,推動文化產業、旅游產業等創新發展,為京津冀文旅產業的協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記者了解到,2023年,京津冀政協主席聯席會圍繞“打造區域文旅精品線路,構建京津冀文旅融合協同發展新格局”,提出了“規劃共編、市場共建、線路共推、環境共創、品牌共塑”等具體建議。一年來,京津冀三地在文旅共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顯著成效,走遍京津冀,已成為不少京津冀游客的首選。
“今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十周年,京津冀‘地域一體、文化一脈’,要以此次聯合調研為契機,不斷加大三地政協溝通交流,為建立區域旅游圈、推動京津冀文旅協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張家明表示。
編輯:魯雅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