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為首都高質量發展 貢獻政協力量>協商建言
激活“雙奧”遺產,讓“體育+”出新出圈又出彩
——北京市政協“繼承雙奧遺產,推動首都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協商座談會小記
人民政協網北京11月25日電(記者 洪琳)“北京作為全球唯一舉辦過夏冬兩屆奧運會的城市,‘雙奧’資源在旅游、文化及其他社會領域的價值正日益彰顯。然而,在‘雙奧’有形遺產的開發利用與無形遺產的傳承弘揚方面,仍有廣闊空間待發掘。”11月22日,北京市政協圍繞“繼承雙奧遺產,推動首都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召開協商座談會,各界委員與專家代表齊聚一堂,就豐富體育消費場景、加強“雙奧”遺產數字藏品開發、發展體育健康與康復產業等內容建言獻策。
“雙奧”后,北京市城市基礎設施水平大大提升,城市交通網絡得到快速發展。北京市人文底蘊深厚、自然資源豐富,在舉辦大型賽事活動方面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
談及如何更好利用“雙奧”有形遺產,更好地釋放“雙奧”遺產長遠和持久的效益,北京市政協委員、大興區教育委員會主任趙建國認為,創新場館設施賽后利用途徑是關鍵。他舉例說,“水立方”變“冰立方”、在鳥巢舉辦演唱會、首鋼大跳臺舉辦首屆北京跑酷公開賽等,都是場館再利用的有益嘗試。在保持原有功能的同時,積極開發新賽事、新功能,讓“舊場館”煥發“新生機”。
民盟盟員、北京馬拉松協會會長趙福明提出了讓體育賽事品牌項目下沉至社區的建議,他希望通過開展胡同跑、公園跑、小區跑以及社區羽毛球聯賽、網球聯賽等活動,讓體育賽事真正走進市民生活,既可以實現“全民健身”目的,又能提高“雙奧”場館利用率。
“‘雙奧’遺產與city walk結合,可以為北京市民和游客提供一種全新的探索這座城市的方式。”北京大學國家體育產業研究基地秘書長何文義建議,深化對北京體育旅游項目的挖掘,制作“跟著賽事進北京”年度旅行手冊、推進體育賽事進景區、進街區、進商圈,開發類似“環京騎行”等全民體育項目,打造體育特色商圈,推進體商文旅融合發展,讓體育項目從專業化走向全民化。
隨著數字技術和區塊鏈的崛起,數字藏品(NFT)成為傳承“雙奧”遺產的新渠道。憑借其獨特性和稀缺性,數字藏品能激發公眾尤其是年輕群體的體育熱情,推動體育文化消費。而現有數字藏品互動性不足,其在教育、健身及全球傳播方面的潛力尚待挖掘。
為此,九三學社社員,北京化工大學藝術與設計系副主任蔣蕊建議,北京市體育局應攜手文旅局、國際奧委會及區塊鏈平臺,共推“雙奧”主題限量版數字藏品,將具有文化象征意義的體育內容推向國際市場,提升全球影響力。并開發AR/VR體驗,重現奧運經典,結合運動打卡積分系統,鼓勵全民參與,增添互動樂趣。
座談會上,“體育+”作為產業新增長點被多次提及。
北京市政協委員、延慶區體育局局長柳千訓認為,應激活“體育+”的無限潛力,持續放大賽事溢出效應。他建議,充分利用首都資源稟賦,提升“中網”“北馬”等本土賽事國際影響力,積極引進規模大、知名度高的戶外賽事,培育賽事品牌,挖掘體育“+特色小鎮”“+旅游”“+文化”等商業模式,以賽事為窗口,吸引全球游客來京體驗,讓賽事的溢出效應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
“首都的‘體育+’仍偏重體育+文化、旅游、康養等,體育+健康和康復等產業發展還有很大空間。”北京市政協委員、首都體育學院體醫融合創新中心主任張巖建議,為現有場館資源增加體育健康與康復功能,豐富場館功能,提升服務品質。依托體育場館資源,舉辦具有影響力的體育健康與康復賽事和活動,持續激發體育消費新動能。
“世界上第一座‘雙奧之城’是北京一張亮麗的金名片。”北京市政協副主席張家明表示,“蛇墩墩”作為奧林匹克歷史知識產權再次授權開發的文創產品,不僅展現了奧運的魅力與活力,更是傳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是“雙奧”遺產再利用的典范。體育產業為經濟社會發展增添了新動能,要提高認識,充分挖掘體育產業潛力,發揮體育產業發展空間廣闊、形式多樣的特點,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設體育強國貢獻首都力量。
編輯: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