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理響中國·講好中國式商量故事網絡主題采訪活動>青島
青島市市北區政協:以“界別同心匯”為“鏈接” 延伸一線協商“觸角”
人民政協網青島11月25日電(記者 劉乙潼 李木元 宋寶剛 位林惠 馬嘉悅 袁世鼎 滿達呼 劉冠雄)“琴海領航·界別同心匯依托區政協經濟委員會,由駐中央商務區及周邊企業委員組成,共有省、市、區三級政協委員15名成員以及3名顧問。15名政協委員共聯系30余名周邊委員,輻射航運、貿易、金融等40多個行業領域,服務5000余名界別群眾。”11月22日,由人民政協網承辦的“理響中國·講好‘中國式商量’故事”網絡主題采訪活動媒體記者團來到山東省青島市市北區青島國際航運中心,實地了解琴海領航·界別同心匯平臺的建設情況,相關負責人對記者團介紹道。
海拔295米的青島國際航運中心,被稱為青島“市北第一峰”,圍繞海洋經濟、航運總部、現代金融、數字科技四大產業方向精準招商,其中航運物流產業鏈優勢凸顯。市北區委常委、副區長嚴俊介紹說,建設青島國際航運中心是山東打造世界級海洋港口群中“打頭陣、當先鋒”的必然要求,是提升青島在全國開放大局中的地位能級、增強城市競爭力的關鍵舉措之一,也是市北區做好經略海洋文章,加快推進港區、園區、城區“三區互融”的重要一招。目前,青島國際航運中心已入駐現代物流產業鏈“鏈主”企業4家、物流產業特色企業24家、物流科技類企業16家、物流產業鏈上下游相關企業55家,占樓宇入駐企業比值超50%,直接帶動入駐企業就業總人數超3000人,2023年度入駐企業營業收入合計突破200億元。
“建設青島國際航運中心離不開政協力量的助力。”市北區政協常委、山東海洋發展集團副總經理、“琴海領航·界別同心匯”牽頭委員楊磊介紹說,琴海領航·界別同心匯按照“六有”的創建標準和“4+X”聚識活動要求,立足打造“界別+專委會+區域”委員履職平臺,依托青島國際航運中心產業鏈資源優勢,努力挖掘航運產業特色,著力為市北區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力量。目前,琴海領航·界別同心匯各級委員共提出提案96件,其中委員提案67件,集體提案29件,經遴選并督辦重點提案55項。截至2024年6月底,98.3%的提案已被辦復。
在隨后召開的座談會上,市北區政協常委、“琴海領航·界別同心匯”界別履職品牌牽頭委員張海濱表示,“琴海領航”協商平臺經常組織省、市、區三級委員進行聯動協商會議、專題協商會議,還創新了“界別+專委會+區域”等履職機制,進一步拓展基層協商陣地、延伸一線協商“觸角”,充分發揮了委員主體作用。通過這一機制,政協委員們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區域發展需求和群眾關切,為市北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加精準有效的建議建言。
“市北區作為‘老城區’不斷煥發新生,是‘琴海領航’界別同心匯等協商平臺助力區域高質量發展的生動體現。”市北區政協主席陳忠偉表示,市北區政協根據區委、區政府中心任務資政建言,圍繞“黨政所需、發展所要、群眾所盼、政協所能”,堅持以協商有方、建言有力的實際行動助推高質量發展。近年來,大膽實踐更好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的新平臺新載體,促進政協工作提質增效、出新出彩,先后建成“琴海領航”“北尚科創”界別同心匯,經濟、文化藝術、社會福利社會保障界別委員工作室、街道委員會客廳、委員之家等協商平臺8個。以界別同心匯等協商平臺載體為“鏈接”,進一步拓展基層協商陣地、延伸一線協商“觸角”,形成“黨委領導、政府支持、政協搭臺、各方參與、服務群眾”的基層政協協商議事格局,有效地發揮了政協在助力基層社會治理中的優勢和作用。
座談會上,區政協委員劉青菊、查儉、門國鋒、修相科、逄增輝、崔永蘭分別圍繞“為市北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政協力量”“‘琴海領航·界別同心匯’委員履職服務為民”等進行主題發言。
當日,采訪團一行還參觀了大鮑島里院記憶博物館,實地感受青島老街區的歷史變遷,并走訪百洋醫藥集團,深入了解青島市在推動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等方面的新實踐、新做法。
人民網、新華網、中國網、央視網、央廣網、光明網、中國新聞網、法治網等中央重點新聞網站10余位記者參加采訪活動。
(活動由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持)
編輯: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