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影視>評論
主打“高質量團建”,《奔跑吧·茶馬古道篇》“贏麻”了
錄制期間,《奔跑吧》七天四
一如既往,觀眾的
當“跑男”不跑了
“奔跑吧”也玩起了抽象?
當然不是!就先從迅速登頂熱搜的話題#跑男變走男#說起好了。“奔跑”十年,一朝變“走”,當全網質疑不再“刺激”的“跑男”還有什么看頭時,節目第一期給出了有力的回答——側重旅行本身,用平實的
最直接的表現是《奔跑吧·茶馬古道篇》的錄制方式,從原來的間斷式錄制,變為此次在云南連錄七天。從出發前通過集體投票決定旅行期間的稱呼、行李箱裝飾以及餐標等旅行事項,到游覽景點、選擇不同交通方式前往下一站等,《奔跑吧·茶馬古道篇》不需要完成特定任務,更像是久別重逢的朋友一次集體出游,玩得開心、玩得有收獲才是最重要的。
而在這種輕松自在的集中相處中,《奔跑吧·茶馬古道篇》整季節目內容不僅更具連續性,也讓兄弟團的情感在旅行中越發濃厚。就像節目宣傳片中,在玩雙人對視游戲時,上一秒還在笑的鄭愷玩著玩著就哭了,繼而鏡頭給到兄弟團其他人也是全員流淚,
“從奔跑到漫步,跑男變走男,節奏雖緩,情誼更濃。”作為特別季,《奔跑吧·茶馬古道篇》與往季的不同在于“慢下來”,并通過這種“一站式錄制”的全新方式為“奔跑吧”IP提供了一種新敘事的可能。同時,節目以團建為主題,少了競技的火藥味,以非對抗性的表達,呈現悠閑愜意的全新風格,讓觀眾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安寧,滿足當下年輕人情感需求。
跟著
祖國的壯麗山河在這里具象化了
以緩慢的節奏觸發更濃厚的情誼的同時,《奔跑吧·茶馬古道篇》還將云南的美景和茶馬古道的歷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把“度假式綜藝”的“含金量”發掘到極致。
一方面,整季節目聚焦于云南這片神秘而多彩的土地,帶領觀眾領略云南自然生態的多樣性。首期節目,兄弟團便前往亞太森林組織基地,不僅在一小時的徒步中看到前所未見的雨林風景,更近距離接觸雨林特有的奇妙神奇的生物。隨著旅程的推進,節目通過兄弟團沉浸式的體驗,為云南的山水風光、村容村貌、美食文化等方面的表現提供了足夠的空間,也由此將祖國的壯麗山河具象化了。
另一方面,啟程云南“團建”更是一場追溯茶馬互市古老足跡的文化探尋,節目以深度參與的方式,依托本土特色講述本土故事,進而詮釋本土精神。從深入茶馬古道景區、參觀忠義驛站馬幫博物館,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奔跑吧·茶馬古道篇》行走在廣袤云南大地上,讓觀眾在領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靈之美,感受千年文脈的深厚底蘊,打造地方文旅新名片以推動云南各地“出圈”,成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又一生動實踐。
從“飛馳人生”到“悠然見山川”
內容創新的路上依舊“遙遙領先”
乍看之下,《奔跑吧·茶馬古道篇》確實和往季的風格有很大的不同,但仔細琢磨其中的內核始終如一。正如節目總導演姚譯添所說,特別季就是要特別。在他看來“跑還是走,不是
一是讓觀看節目的觀眾都能有所得。無論是精美絕倫的視覺呈現讓人沉醉其中,還是對當地文化歷史、人文風俗等內容的寓教于樂,讓觀眾直呼“這么多知識點就
二是錨定綜藝內容創新創作的社會使命。從黃河篇到茶馬古道篇,節目始終執著于帶領大家飽覽華夏大地的壯美,更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擴充新的現實議題,感受時代的脈動與變遷。比如,兄弟團不僅學習普洱茶的制作工藝,還在后續“團建”中走訪了納西族、哈尼族的朋友們,用東巴文書寫祝福助力公益事業,讓非遺傳承、鄉村振興等表達變得更生動,從而形成更豐富的社會價值。
在戶外競技節目里,《奔跑吧·茶馬古道篇》走出了大膽的一步;而在旅綜這條競爭激烈的賽道里,這季節目更以擁有“跑男”特色的強勢姿態迅速占據了一席之地。在解壓放松的基礎上,對傳統與現代、民族與世界、守正與創新進行深刻思考,展現不斷生長的文化力量,這次“團建”再次精準直擊年輕人的喜好,引領青年文化、
編輯: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