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原創
“實數融合”釋放“乘數效應”
——?第四屆“5G+工業互聯網”大會觀察
11月19日,在2024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發布2024年“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試點城市名單,南京、武漢、青島、深圳、蘇州、上海、寧波、廣州、沈陽、成都上榜首批“10大試點城市”。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張云明表示,將通過試點,引導地方破解“5G+工業互聯網”發展面臨的真難題和新課題,打造創新驅動、先行先試樣板。
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是“5G+工業互聯網”領域的首個國家級大會,已在湖北武漢成功舉辦四屆。習近平總書記給首屆大會發來賀信,勉勵湖北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大力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貢獻。
此后一年一度的大會日益成為5G和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的政策發布廳、實踐展示區、交流合作平臺、產業推進器和發展風向標。
■ 邁向高質量、規模化發展新階段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指出,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
那么,推進新型工業化要走一條什么樣的技術路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動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推動制造業產業模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轉變。
“‘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通過它們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形成智能制造技術,這正是智能制造的核心要義。”中國工程院院士、原院長周濟認為,智能制造將是新一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技術。目前國家已將“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作為“新基建”的重中之重。今后12年(到2035年)是以“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為關鍵支撐的“智能制造”核心技術發展的關鍵時期,中國制造工業要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以創新為第一動力,加快建設制造強國。
在此背景下,近年來,“5G+工業互聯網”從初步探索走向深化應用,從外圍輔助環節向核心生產環節滲透,賦能、賦值、賦智作用日益凸顯。
本屆大會上,張云明表示,“5G+工業互聯網”正邁向高質量、規模化發展新階段。全國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408.9萬個;工業5G模組價格比商用初期下降90%;工業互聯網標識服務企業超45萬家,注冊量突破6000億個;建設超4000家5G工廠;“5G+工業互聯網”全國建設項目數超1.5萬個,實現41個工業大類全覆蓋;有力帶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 湖北加快建設“5G+工業互聯網”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5G+工業互聯網”的賦能作用在湖北有清晰的體現。
得益于優越的地理位置,武漢素有“九省通衢”之稱,黃金水道萬噸巨輪可直達武漢。
在武漢陽邏國際港水鐵聯運二期項目的中控室,記者看到,通過遠程操作方式一個個集裝箱被自動化軌道吊精準“抓取”,穩穩地放在無人駕駛的集裝箱卡車上,隨后集卡車沿著規劃路線自動駕駛前行,開啟水鐵聯運的下一個征程。
這里是我國首個內河鐵路裝卸自動化碼頭,也是長江中上游第一個智慧集裝箱碼頭。利用5G+光網、視覺識別+激光雷達融合等技術,自動化裝卸和運輸量占比達到50%,相較人工作業,效率提升超20%。
湖北還是我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擁有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光電子信息等優勢產業。
11月14日,東風嵐圖云峰工廠一輛嵐圖知音下線。這也是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第1000萬輛車,這不僅是東風嵐圖的高光時刻,更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榮譽時刻。
走進嵐圖汽車智造工廠,5G進行全生產要素連接,柔性生產線可以讓上千種選配方案的車型進行共線混流生產,一臺車在兩周時間即可實現從預定到交車。
烽火通信是中國光通信的發源地。在烽火通信光纜數字制造產業園,由于光纜行業客戶需求定制化程度高、產品標準化程度低,過去的生產計劃排程要依靠人工,效率低、易出錯、生產資源浪費較大。如今,經過“5G+工業互聯網”的改造,傳統模式下4個小時的工作量現在十幾秒就可以完成,讓結構、指標、需求的“高定制”實現了7-14天的“快交付”,并通過軟件算法確保資源利用最大化。
傳統行業也被逐步改變。在馬應龍藥業的5G全連接中藥生產線上,5G專網實時傳輸園區溫度、濕度等數據,從輔料處理到配制、灌裝、包裝一氣呵成,全自動生產讓產能提升60%以上。這家持續經營了400余年的“老字號”煥發出新的生機。
湖北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忠林介紹說,實數互促、量質并進已成為湖北高質量發展的鮮明標識。這些年頂住疫情重創走出昂揚向上的發展曲線,經濟總量達5.58萬億元。特別是數字經濟生機蓬勃,智算、超算等先進算力以及“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綜合水平均位居全國第5,數字經濟規模預計今年將突破3萬億元,GDP占比接近50%。
在本屆大會上,武漢正式獲批設立國家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作為國家級重要核心網絡基礎設施,將進一步提升武漢城市發展能級,優化中部地區的網絡架構和質量;吸引互聯網企業資源聚集,打造網絡數據和應用資源的集聚中心。
■ 應對挑戰 推動產業持續升級
在“5G+工業互聯網”快速發展的同時,業內人士也清楚地看到,產業發展還存在許多挑戰和難題。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輪值董事長胡厚崑表示,目前我國工業設備聯網率還不高,未超過50%,這是制約我國工業數字化轉型的一個瓶頸性問題。同時,工業本身門類多,應用場景豐富,導致對網絡需求有很大差異,很難用一種技術包打天下。再加上技術和產品的廠家不同、協議不同,導致了工業系統間存在封閉割裂的問題,這些都需要整個行業共同解決。
為此,他提出兩條建議:一是要通過工業網絡的IP化實現網絡互聯;二是要分行業制定信息模型和數據制點的標準。“通俗地講,就是要讓不同的設備之間大家都能說‘普通話’,實現數據互通。”
他解釋說,目前工業協議“七國八制”,事實上形成了各種數據孤島,無法滿足智能制造對設備交互和協同的需要。因此,華為一直在推動把所有協議都統一到IP上,實現異構工業設備和機器的互聯。
在一汽蔚山工廠,雙方合作建立一張覆蓋沖、焊、涂、裝四車間的綜合生產網絡。通過IP的協議實現了上萬個設備的互聯,覆蓋了百萬級的數據采集點,幫助工廠的生產能力提升了15%。同時在行業方面,華為作為電子制造行業的龍頭企業,已經聯合同行的廠商和設備供應商,共同制定了10類設備交互的信息模型和標準,提升不同廠家設備間的適配性和兼容性。
“據我了解,目前機床、電力等行業也在制定相應的信息模型表,我相信通過大家的積極行動,將形成數據互通的大生態,加速行業的數字化進程。”胡厚崑說。
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副院長劉文卿也指出,綠色低碳是制造業轉型的必然趨勢。但我國還存在不少挑戰。例如,在碳排放核算層面,碳核算標準和數據相對短缺;執行層面全產業鏈重視程度不一,行業內難以協同減碳。他認為,如今,工業互聯網為綠色低碳提供了全新的工具和方法。可以通過“賦能”,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提高企業生產效率,實現碳排放、碳資產的實時監測、管控和生產環節的優化。他建議,建立統一的數字碳管理平臺,聯合各界共同建設“產學研用金”協同創新體系。“希望更多不同領域的專家參與進來,一方面促進老舊信息系統升級和互聯互通,支撐工業、數據暢通流轉;另一方面探索5G-A、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在重點行業領域的應用實踐。”
張云明表示,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制定出臺工業互聯網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和“5G+工業互聯網”512工程升級版實施方案,堅持問題導向、應用牽引,分行業分領域推進5G工廠建設,推廣個性化定制、精細化投融資、可視化治理、“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工業互聯網+綠色低碳”等新模式新業態。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