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委員履職故事
成為大海中的一朵浪花
——全國政協委員王理宗的履職故事
王理宗
全國政協委員,第十屆廣東省政協委員,第十一、十二屆廣東省政協常委,廣東省工商聯常委,廣東高科技產業商會會長,獲評廣東省政協履職優秀委員。
王理宗的名片里,有學者、商會會長、政協委員等眾多頭銜。他習慣于在不同角色中轉換,對于每個角色及其之間的聯系,他有著自己的理解:“學者角色是對會長角色的有益補充,政協委員則可更準確了解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主導思想,站在更高角度看待國家治理、社會經濟發展。實際上,我的每個角色都是在為社會做出更多的服務。”
“社會人”王理宗
自1990年到深圳工作后,30多年來,王理宗一直深耕粵港澳大灣區,時常到各地考察、交流,長期研究高科技產業的發展環境。“粵商”的特質伴隨著王理宗成長,“進取”與“合作”成為他身上最顯著的兩個標簽。
“闖關東、走西口;下江南、出海口、挺進中原;穿越阿爾卑斯山、飛渡密西西比河、跨過波斯灣……這個隊伍(商會會員)估計超過1萬人次,浩浩蕩蕩,足跡遍布世界各地和中國大江南北,仿佛就發生在昨天。”談及過往,王理宗的語氣中充斥著豪情和懷想。
服務著數千家高新技術企業、數百家上市公司,創業范例、管理經驗在王理宗娓娓道來中生動可感。
但與企業家不同的是,這位商會會長沒有自己的公司,看上去更像是一位風度翩翩的經濟學教授——他對管理學的歷史沿革如數家珍,對各門各派的經濟學觀點“召之即來”;他根據廣東高科技產業商會多年的發展歷程,建立起一套自成體系的“社會人”社會組織理論,并不斷演進。
王理宗熱愛讀書,服務企業的前十年,他每晚都會留出兩個小時作為“讀書時間”。他讀彼得·德魯克、邁克爾·波特、吉姆·柯林斯、黑塞、尼采——經典的管理學和哲學書籍他都讀,讀書對他的工作起到了很大作用。
之后的十年,王理宗結合自己豐富的實戰經驗、教訓和感受,最終形成了三本社會組織理論書籍——《美麗的手》《社會時代》《資源共享有智慧》。
作為一個商業的觀察者,同時也是商業的體驗者,王理宗覺得自己比普通的經濟類作家內心多了一份獨立性和同理心。
“書大多和我做社會組織、企業服務的經歷有關,從社會組織的角度看社會,從社會結構和社會系統看社會。從理論創新上回答了社會組織‘我是誰’,‘能做什么’以及‘該做什么’。”
王理宗說,他寫書沒有什么功利思想,核心目的就是“有用”。“書與其說是‘寫’出來的,不如說是‘做’出來的。我將多年實踐總結其中,希望給大家一個參照,大家遇到什么問題都可以翻一翻,看看遇到了同樣的問題我是怎么想的。”
“‘社會人’,是我要表達的第一個也是最主要的觀點。”王理宗說,亞當·斯密提出了“經濟人”的假設,即人為經濟而生存,人成為經濟的附屬品;行為科學的奠基人梅奧著名的霍桑實驗則表明,人是“社會人”而不是“經濟人”,人們的行為并不單純出自追求金錢的動機,還有社會方面的、心理方面的需要,即追求人與人之間的友情、安全感、歸屬感和受人尊敬等。
在王理宗看來,后者更為重要。他說,人們并不完全認為賺了很多的錢就成功了,而是思考如何為社會提供服務,把個人價值融入社會價值之中。“從奧運賽場到城鎮社區,從災區現場到敬老院、救助站……凡是有需要的地方都會有社工、義工、志愿者的身影,這說明了社會組織的力量、社會的凝聚力和社會自身內部的協調性都在不斷增強。”
王理宗篤信的是,多樣化的社會,價值取向如何得到社會認同、尊重和擁戴,應該成為成熟“社會人”的一種思維定式。
成為浪花
2008年1月,廣東省寒潮襲人,省政協全會會場卻顯現出罕見的熱度。
“搶麥”發言時間到了,王理宗正靜靜地坐在席位上,反復梳理著即將發言的思路。
盡管從前無數次站上演講臺,但這一次,王理宗仍感到緊張與興奮——手心微微出汗,心跳加速,仿佛整個世界的焦點都聚焦在了這一刻。
隨著主持人一聲令下,會場瞬間沸騰起來。
一雙雙手臂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揮舞著希望能夠吸引主持人的目光,時間在這一刻仿佛凝固,每一秒都充滿了期待與焦灼。
話筒按照主持人的指示遞到了第一個發言人手中……第二個……接下來第三、四、五……“直到第十四個,我依然與這支幸運之麥擦肩而過。”第十五次,王理宗又一次舉起已經有些酸軟的手臂,當主持人的視線投過來時,他毫不猶豫、目光堅定地迎向主持人……
“今年,由美國而始的金融危機對我國的影響開始凸顯,經過深思熟慮和廣泛調研,我以全球金融危機對企業的影響為背景,從商協會從業者的視角出發,提交了《社會組織應為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企業發展作貢獻》的提案……”第一次參加省政協兩會,王理宗給委員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搶麥”是2007年起廣東省政協首創的議政方式,發言者沒有門檻、提倡參與,大家慷慨陳詞、激情飛揚、智慧迸發。王理宗知道,作為政協委員,搶麥,不是出風頭,而是履職。政協最大的權力就是話語權,應該敢說、能說、會說、說出水平、說出風采。“時間很短,需要觀點明確,建議具體。機會難得,更要字字千金,句句透徹。”王理宗笑言,他也因為搶麥積極、發言精彩而被大家稱為“搶麥王”。
王理宗工作的廣東高科技產業商會、深圳市企業聯合會在廣東范圍內服務企業近萬家,其中不少是制造業企業,這都為他作為政協委員履職提供了一手信息。
“投入大海,我就是一朵浪花,跟著時代潮流的節點,一次次拍擊實踐的礁石,迸發創造的回響和創新的喜悅。”作為一名扎根大灣區的行業“老手”,王理宗將自身事業與廣東發展緊緊綁在了一起。
每一次建言的機會,在王理宗這里都是珍貴的。參加小組討論和聯組會,王理宗總是積極發表看法,談民營經濟、談科技創新,不時在隨身攜帶的本子上記錄其他委員的發言。“政協委員由來自各個行業的優秀分子組成,開會既是參政議政的平臺,也是很好的交流學習機會。”
“這些年在廣東的履職‘作業’,我給自己打80分吧。”王理宗誠懇又不失謙虛,“我真是花了工夫,不僅在企業,更多的是在履職。”
視線之外
2016年6月,王理宗開辟個人公眾號“王理宗視線”,除了社會組織,他的視線也投向了社會百態。耕耘兩個多月后,粉絲已經以萬而計。里面的隨筆雜文多來自他日常的有感而發,篇幅不長,文風曉暢。
“你別看我在高科技行業工作,但對排版啊發布啊,我比較不靈光,他們教我,我照著做,只會發些文字圖片。”王理宗的公眾號更新頻率不低,有時接近一日一更,像個密實而駁雜的觀點陳列室。其中不乏對社會現實問題的反思和追問,如“當老人無力面對智能化時代,怎么辦”“如何看待科技發展與倫理的平衡”等等。
視線之外,王理宗的聲音也從未缺席。
2023年,王理宗成為全國政協委員。在全國政協履職的第一件“作業”,王理宗十分慎重。2023年他累計走訪了幾百家高新技術企業。以所在商會為例,王理宗分享了自己關于促進人才引進以及科技創新的看法和建議。“應該讓各行業商會協會充分發揮組織作用,走進高校深入交流,推動企業家和高校實驗室廣泛合作,按照各自的行業精準對接,促進企業家與高校師生密切溝通,分享產業構想和心得,有針對性地進行高質量科研開發,并利用商會資源將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有效轉化,實現雙贏。”
“在新的格局下,民營企業的地位、作用更加彰顯。我國經濟經受住了考驗,彰顯出發展韌性與活力,民營經濟展現了旺盛生命力,發揮了重要作用。”王理宗受訪時語調十分肯定。
2023年9件提案、2024年4件提案,仔細梳理可以發現,王理宗的大多提案都圍繞“灣、民、科、社”細心擬就。“灣”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民”是新時代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科”是科技創新;“社”是社會組織發展。
而近兩年,王理宗的履職“作業”愈發扎實。“去年春節期間,我回到廣東和平老家,去親友家中收集鄉村振興的第一手資料,拜訪村、縣干部,了解他們的訴求,并通過多種方式與專家交流,逐步形成較為成熟的履職建言。”
在王理宗看來,不同地區的鄉村擁有各自獨特的資源和條件,因此振興之路也各具特色。鄉村振興首先要以產業興旺為基石,其中規模化、產業化、科技化是不可或缺的三個要素。“這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從國家到地方政府到行業協會、企業共同參與。”
王理宗的出發點也很簡單。“我是農民的兒子,從農村里出來,應該在這方面作點貢獻。”
長期關注鄉村,圍繞鄉村振興話題,王理宗希望做更多調研、掌握更多數據。“不同地區的鄉村振興之路是有區別的,要研究得更深入、更全面,爭取提出更有效的建議,實實在在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
深入實地調研、發現問題所在、提出有效建議,這些履職中的每一環落在王理宗的時間軸中就是一天又一天的忙碌,“做這些,我覺得都是職責所在,”王理宗再三強調:“但還不夠,還需要做更多。”
編輯:魯雅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