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人物
與電影同行
——記全國政協委員傅若清
傅若清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影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我們每個人要像釘子一樣,狠狠地釘在自己的陣地上。”
“花雖然干了,可香味還在,這是好日子的味道。”
“我們一步也不會退了。”
……
這些令人熱血沸騰、熱淚盈眶的臺詞,來自電影《志愿軍:存亡之戰》。今年十一國慶檔,電影《志愿軍:存亡之戰》《只此青綠》以不同的藝術風格閃耀銀幕,為觀眾帶來了一次次震撼且難忘的觀影體驗。
而在這兩部電影的背后,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傅若清。作為影片的總出品人、監制、制片人,從投資到創作再到宣傳發行,他都親力親為。“從小處說,這是我應盡的責任;往大處說,這是作為電影人的使命。”傅若清的話,擲地有聲。
傅若清在《志愿軍》系列電影拍攝現場指導工作
“始終沒離開過電影”
“我挺簡單的,60年代生人。大學學的是精密機械專業,一畢業就進了中國電影器材公司。”說起與自己結緣一生的事業,傅若清介紹得頗為簡短。
簡介簡單,但工作履歷豐富。
進入中國電影器材公司的前些年,傅若清一直做電影創作背后的技術支持,與當時第五代同期攝影師王小列、趙曉時、趙非、侯詠等人都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他們當年用的機器設備都是我們提供的。”回憶起歷歷往事,傅若清一臉笑容,眼中盡顯溫情。
1999年,中國電影器材公司并入中國電影集團公司,成為其旗下唯一的電影器材貿易公司。這一變革不僅為公司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也給傅若清的職業生涯帶來了很大的轉變。“當時中國電影陷入低谷期,電影行業的關注點也開始從拍攝技術層面向放映層面轉移。”也是從那時候,傅若清從電影技術層面不斷走向了更廣泛的領域,如電影創作、發行、影院投資、基地建設、電影科技研發、器材經貿等,“但始終沒離開過電影。”
在電影這條路上,傅若清堅守著他的夢想。
2007年,傅若清升任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副總經理,主持“紀念中國電影百年重大項目”——國家中影數字制作基地的建設工作。這個宏大的電影工業基地建成后,他既是管理者,也是電影藝術的推動者和見證者。這期間,《赤壁》《梅蘭芳》《建國大業》《建黨偉業》《孔子》等數十部經典影片,都在此基地完成部分拍攝及后期制作工作。
看著一部部影片最終呈現在大銀幕上,并受到觀眾和業界的好評,傅若清深感自豪與欣慰。他由衷地認為:“電影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責任。不管我們身處電影工作鏈條中的哪一個環節,都要時刻保持赤誠之心、敬畏之心,堅持一切為了創作好電影這一信念。”
一切為了電影。多年來,傅若清也一直與電影并肩同行,深入一線、勤勉敬業。
2019年初,在“2018中國文化產業年度人物”評選中,傅若清獲選。評委會給他的頒獎詞寫道:“俯身前沿一線,緊貼時代脈搏,他是駐守在電影發行行業的排頭兵。傳承優秀文化,播撒時代精神,他是奮斗在影視傳播領域的帶頭人。”頒獎禮舉行前后,傅若清還在緊鑼密鼓部署著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的制作與宣發工作,也由此開啟了“我和我的”系列三部曲這一主旋律電影新篇章。同一年,中影集團主出品電影《流浪地球》火爆“出圈”,點燃了廣大觀眾對科幻電影的熱情與渴求,傅若清推動這一中國式科幻代表作再上新臺階。2023年春節,全球觀眾為宏大且充滿想象力的《流浪地球2》所驚艷,全網呼喚《流浪地球3》早日面市。
“每一部都是我們對觀眾的承諾,更是對電影發展、文化傳承的責任。”傅若清鄭重說道。
在歐洲電影展期間,傅若清現身指導CINITY獨家放映場
“電影于我,既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
電影、觀眾、責任……這是傅若清口中的高頻詞匯。不管這些詞怎么排序,在他看來,這始終是他所堅定、堅守、堅持要走的路。
作為一名從業近40年的電影人,傅若清常常說:“電影于我,既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
“說熟悉,是因為從業緣故,我看過起碼近萬部電影,參與了百余部電影的創作發行工作,從一部電影拍攝時所用的燈光,到剪輯后期的不同風格,到策劃宣發的各類資源,再到不同國家地區影院的排映規律,都已爛熟于胸,都可搭配應用,似乎創作生產電影至投放市場是有章可循、有規可依的。說陌生,是因為一部電影的成敗取決于觀眾,而觀眾和時代的變化,是越來越難把握的。”傅若清解釋道。
電影之于觀眾,不僅是故事的講述、情感的共鳴,更是精神的傳遞、文化的傳承。
讓傅若清印象深刻的是,在一次電影《志愿軍:存亡之戰》路演中,播映現場鴉雀無聲,只聽見窸窸窣窣的聲音,他悄悄環顧四周,發現許多觀眾默默擦著淚水。在放映結束后的交流中,他得知,現場有不少觀眾或其家人、長輩是軍人,對影片中的志愿軍戰士倍感親切,更對志愿軍戰士所展現的精神產生了強烈的共鳴,有觀眾對他們說:“這部電影拍出了歷史的厚重感,讓后人能夠更加珍惜當下的生活。”還有觀眾表示:“志愿軍精神如今也在守護國家的軍人身上得到傳承。”
最讓傅若清和團隊感動的是,現場還有不少家長帶孩子一起觀影。家長們說:“不用擔心小朋友們不理解,他們有自己的理解方式。”
“當看到影片中志愿軍戰士李想的英勇無畏后,一個10歲左右的孩子就跑到影廳外英雄立牌前學著英雄的姿態敬禮、揮旗,這讓我們深受觸動,同時也感到電影所傳遞出的精神力量無言無聲卻又打動人心。”傅若清說,孩子們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他們對電影的理解,以及電影對他們的影響,“我想這就是作為一名電影人,做這份工作的意義所在。”
電影,是一場與觀眾共舞的光影盛宴,也是時代精神的生動鏡像。傅若清堅信,觀眾是打開創作之門的一把鑰匙。他表示,電影的發展須以符合觀眾需求為基礎,只有不斷創作出深受觀眾喜愛的好電影,電影市場才能蓬勃興旺。
面對今年下半年電影市場遇“冷”,傅若清坦言,當下的市場環境和文化需求快速變化,電影人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更加嚴峻復雜,輿論生態復雜多變,這需要建立健全積極有效的機制,出作品、出人才,聯合各方力量,推出多類型多題材的精品佳作,滿足觀眾精神文化需求和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2021年,舞劇《只此青綠》以表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美學韻致而受到高度贊譽。為了讓更多的觀眾享受“中式美學”的光影盛宴,2023年中影集團和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決定把舞劇創作成電影。
“難嗎?”
“再難我們也要做。”傅若清說,舞劇演繹交給原班人馬,中影集團聚焦在電影創作上,以舞臺敘事結構為藍本,集結業內多位頂級電影人,通過虛實結合的創新手法和電影視效,讓故事更為具象化、更具震撼力。“我們希望通過電影的光影魅力,通過跨文藝類別的創造性轉化,讓千里江山在大銀幕上‘活’起來,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到全世界。”
執此目標,傅若清傾心指導《只此青綠》電影創作的各個環節,力求每一個畫面都能得到完美呈現。他與整個團隊的付出與努力,也換來了令人驚喜的效果。
9月19日,電影《只此青綠》在北京大學邱德拔體育館舉辦首映式。學校預告一出就引發“青綠潮”,當天就有3000多位青年學生觀影,現場“一票難求”,很多學生排了很久的隊才領到票,甚至還有穿著精心搭配的中式傳統服飾去觀影。映后互動,掌聲一浪高過一浪,活動后的幾天里校內論壇仍在熱議影片中的詩句和意境。
這一幕幕場景,讓傅若清心中倍感溫暖:“學生們被光影呈現的中式美學所震撼,激發出了對傳統文化的極大熱情,這證明我們的工作是有意義的。我們通過電影這一媒介,讓更多的人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魅力,也讓中華文化在年輕一代的心中生根發芽。”
觀眾之于電影,是情感的接收者、思考的觸發者。“觀影所帶來的情感力量、所留下的余味深長,是成就一部好作品的價值所在,也是電影產業得以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所在。”傅若清說。
形成一次次聲浪
2023年,傅若清成為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
當年的全國兩會期間,作為新委員,他在全體會議上作大會發言。作為文藝界委員代表,能夠有機會在大會上發言,為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提出思考與建議,這對電影人來說很是振奮,也是莫大的鼓舞。
傅若清“三句不離本行”。電影,早已成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國電影的發展,是傅若清始終關注的焦點,他的每次履職也都與電影息息相關——
“建議加快高新技術格式電影發展”;
“建議加大宣傳普及力度,營造良好環境,共促心理健康”;
“防范打擊虛假影視投資詐騙,建立電影出品信息查詢平臺”;
……
在這兩年的全國兩會上,傅若清陸續提出了多件提案,這些提案都是站在文化行業、電影人的角度,高標準、嚴要求精挑細選出的有普遍共鳴并且對社會有切實影響的事項。
每件提案的提出,都建立在深入調研、充分論證的基礎上,甚至還有很多感人故事。就拿《關于加大宣傳科普力度,營造良好環境,共促心理健康》這件提案來說,這跟中影集團正在創作的電影《天才翻譯家》中的故事有關。
電影的構思來源于《我的天才兒子》報道中的人物——患有雙相情感障礙的天才譯者金曉宇。在創作過程中,傅若清和創作團隊不僅深入研讀了大量相關醫學文獻資料,還實地走訪了北京、杭州等醫療機構,深入了解到醫療專家、患者及家屬的苦衷與訴求。
“之前也有相關影視作品講述關于乙肝感染者受到歧視的社會問題,得到廣泛關注。雖然我們不能對患者群體給予更多具體的幫助,但希望通過影視作品能提供一次次聲浪,讓公眾有所感知,讓患者看到希望,令歧視一步步消除。”傅若清表示,電影不僅停留在銀幕上,還應是轉變社會觀念、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載體,從而實現其社會功能和社會價值。
“這件提案的提出,也是希望推動政府部門到社會各界,實施一系列的宣傳與科普舉措,塑造更有利于心理健康的社會環境和文化氛圍。”傅若清補充道,在這方面,需要做的還很多。
成為全國政協委員的近兩年來,不管是大會發言、提交提案,還是政協調研、參與專題協商會議,傅若清都積極參與,認真履職。
當問到如何平衡本職工作與委員履職時,傅若清期望,能夠立足本職工作服務政協履職,以政協履職反哺本職工作,形成政協履職與本職工作互為源泉、共筑基礎的常態化機制。“實際工作中,要協調安排各種會議事務,必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需要對本職與履職之間交融點有更透徹的理解。”傅若清有著獨到的思考。
傅若清坦言,自己一直在向前輩們虛心求教,一點一滴學習怎樣提案、怎樣協商交流,如何宣傳宣講、參政議政。“到現在我仍然對有些履職事項不太熟練,如社情民意信息這一項,我看到很多問題值得提出,謹慎考慮又希望反映得更加深入務實,這就需要拿出更多時間去基層調研,更廣泛地了解各方情況。”傅若清明白,不能只關注到、提上去,還需要多方努力,在推動落實解決上出成效,這是比提案更艱巨的事。
為此,他一直努力著。 (記者 郭海瑾)
編輯: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