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為首都高質量發展 貢獻政協力量>要聞
北京市政協議政會聚焦流域治理,專家建議構建濕地生物廊道
10月28日,北京市政協舉行“堅持流域系統治理 進一步加強水生態空間規劃管控和水生態保護修復”議政會。市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專家學者等聚焦地下水監控、地方流域立法、生態系統連通性等熱點進行建言。
建議盡快制定《北京市流域保護條例》
流域是生命共同體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空間單元。北京市流經和發育了五大流域,由西向東依次為:大清河流域、永定河流域、北運河流域、潮白河流域、薊運河流域。市政協常委、農工黨市委常委、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副總工程師王東代表農工黨市委發言時表示,近年來,北京市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水生態狀況總體良好,五大主干河流連續三年全部重現“流動的河”并貫通入海。《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中要求“推動重要流域構建上下游貫通一體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王東建議北京市統籌水資源管理、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保護和水災害防治(以下簡稱“四水”),制定并實施“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規劃”。他說,在水生態保護修復方面,要構建從山頂到水域的保護體系,科學種植深根固土植物、強化山區水土保持和水源涵養功能,構建河湖水庫周邊生態緩沖帶,實現由水域治理向水陸統籌修復轉變。民革市委社法委常務副主任,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環境資源法研究所所長侯佳儒代表民革市委發言時表示,目前北京市尚無綜合性的地方流域立法,只有《北京市永定河保護條例》列入了本屆人大立法計劃,北京流域系統治理的法治建設仍有很大改善空間。建議借鑒國內外流域立法成功經驗,盡快制定《北京市流域保護條例》,實現北京流域保護與開發的多部門聯動、多區域協同、全流域覆蓋、全要素推進。
地下水位回升后,建議開展地下水質安全風險評價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所副所長趙勇代表無黨派人士發言時建議,系統開展地下水治理保護。他說,隨著南水北調中線全面通水和大規模超采綜合治理措施的實施,再加上最近幾年降水偏豐,北京地下水開采量大幅減少,地下水位持續快速回升,2015年以來累計回升13.68米,地下水儲量增加70億方?!暗杂袃蓚€問題需要充分重視:一是北京水資源短缺的基本水情沒有改變,二是要重視地下水位快速回升過程中伴生的風險?!彼ㄗh,抓住豐水期有利時機有效恢復地下水。按照“四水四定”的要求,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推進“取供用排和循環利用”協同監管,持續實施河湖生態補水,最大限度恢復和保障被擠占的河湖生態水量和地下水,實現地下水持續性修復。同時,積極應對地下水位回升可能伴生的風險。開展地下基礎設施風險隱患排查,優先關注埋深較深的地下人防設施等工程,以及西部地下水補給條件較好的區域,識別重大風險區和風險點,及時采取措施,排除安全隱患。他說,要加強地下水污染監測與防控,重點關注三類高風險區,一類是垃圾填埋場,特別是歷史上的非正規垃圾填埋場,這是重點風險源,要全面開展地下水位回升后地下水質安全風險評價;二是廢棄工業區,比如首鋼工業園區、原東南郊化工區、南郊豐臺航空航天工業地區;三是農業生產區,土壤中存留的農藥、化肥等隨著地下水位回升溶解釋放,會引起淺層地下水質惡化。
建議恢復生態關鍵水域的生態功能
“北京地處華北平原的西北端,燕山與太行山交會處,永定河、潮白河、北運河、泃河和拒馬河五大河流分布全域。”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生命科學學院生態系主任鄧文洪說,作為超大型都市,北京各類生態系統長期受到人類活動的干擾,有些物種的棲息地出現破碎化。他建議,完善北京市生態系統連通性。在環首都區域尺度,以城市綠道、河流為依托,建立連通各類大型生態斑塊的景觀生態廊道,保障自然地理單元內的各類生物之間正常交流、繁殖和活動。他建議,沿永定河、潮白河、北運河、拒馬河、泃河等主要河流構建濕地生物廊道,在被破壞的野生動物飲水點、水鳥遷徙停歇地、兩棲類繁殖地等生態關鍵水域,恢復其生態功能,關注貝類、螺類等底棲生物種群恢復,提高河流濕地生物多樣性。開展城區河湖濕地連通和改造、濕地岸帶整治、小微濕地修復,與海綿城市建設和城市留白增綠相結合,推進歷史水系和濕地恢復,構建水綠連通的生態網絡。
建議科學選配植物物種,注重動物種群平衡
市政協委員、北京林業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付玉杰認為,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的背景下,生態環境中無論是自然環境、區域地理,還是水資源的配置都緊密聯系,任何偏離生態規律的行為都會對長遠的生態平衡產生不良影響。她建議,強化綠化物種選擇的科學化。近年來我國北方種植了大量的蒿屬植物等易致敏的植物,雖然這類植物在防沙治沙和綠化環境方面發揮了作用,但由于物種配置缺乏系統性考慮,導致花粉過敏問題突出。“在生態環境治理的過程中,必須統籌考慮生態效益與民眾健康,避免單一目標導向的生態工程帶來負面影響?!蓖瑫r,重視野生動物種群平衡。隨著北京周邊地區生態修復工作的推進,原本瀕危的野生動物種群得到了恢復,豹貓、野豬等野生動物的數量大幅增加,甚至在部分區域出現急劇增長態勢?!半m然這些物種數量的恢復體現了生態修復的階段性成果,但也帶來了新的挑戰。這些動物的過量繁殖擾亂了當地的生態平衡,威脅到農業生產,人類生命安全受到影響。”她認為,即使生態環境有所恢復,物種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仍需慎重考慮,以避免物種失衡帶來的負面影響。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