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科技中國 使命擔當>要聞
我國國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建設成績斐然
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日前組織的“計量服務新質生產力調研行”活動中,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國已有66家國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獲批籌建,其中23家已通過驗收正式成立。
科技創新的基石
計量被喻為工農業生產的“眼睛”和“神經”,是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基石,也是制造強國、質量強國建設的重要技術基礎。我國開展國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建設已有10年。
計量正越來越直接地嵌入現代產業體系全鏈條、全周期、全過程,實現實時在線精準測量和最佳控制,為服務國家重大工程提供有力支撐。
港珠澳大橋工程海底沉管順利對接,自主研發監測系統打破國外壟斷,用“海底天眼”成功破解精度控制難題,
確保測得準造得精
“只有測得出才能造得出,只有測得準才能造得精”。我國在產業基礎能力方面出現的許多短板與“測不了、測不全、測不準”密切相關,因此產業基礎薄弱問題的破解需要更先進的計量測試技術、更強的計量能力和更高的測量水平。
在國家智能電網量測系統產業計量測試中心,記者看到,通過自動化檢測裝置,對每一批智能電能表開展嚴格的入網檢測,保證準確可靠。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計量研究所所長郜波介紹說,送到該中心檢測的所有智能電能表都沒有任何廠家信息。對于行業內80余家電表企業都采用盲樣送檢的方式,通過第三方加密操作,每一個序列代碼代表一家企業,直到智能電能表完成檢測、出具檢測報告之后,再送至第三方解密,生產企業才能知道檢測結果,從而保證檢測結果公平公正。
智能電網中的量測系統是集智能傳感、智能儀表、測量及通信、監測與診斷等技術于一體的智能化計量軟硬件系統。
該系統是智能電網建設的重要基礎設施,可以評估電網設備的健康狀況和電網的完整性,實現表計自動抄收、用電信息監測、電能質量分析和有序用電管理等,可以促進能源生產者、電網運營商、消費者的多方互動,支撐大規模電動汽車充換電和新能源接入,輔以靈活的電價政策,激勵用戶主動地根據電力市場情況參與需求側響應。
與產業創新發展深度融合
在國家先進鋼鐵材料產業計量測試中心,記者看到了計量如何助力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中心于2022年1月獲批籌建,依托單位鋼研納克檢測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鋼研納克”)。
據鋼研納克董事長楊植崗介紹,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都需要以計量測試技術的準確性、一致性和可靠性為前提,計量技術發展應當面向產業需求并與產業創新發展深度融合。現代化產業體系向綜合集成化、數智化、綠色化、量子化的技術方向深度發展要求更高水平的產業計量,全溯源鏈、全產業鏈、全壽命周期的計量測試需要更前瞻、更精準、更匹配的技術能力。
該中心旨在建成“全溯源鏈、全產業鏈、全壽命周期、具有前瞻性”的先進鋼鐵材料產業計量測試體系,實現先進鋼鐵材料產品全生命周期相關質量參數測得出、測得準、效率高、測試結果可溯源,且計量器具有保障,從而為先進鋼鐵材料產業研發、生產、加工、應用、循環利用等全鏈條提供高水平、系統性的計量測試服務。
編輯:馬嘉悅